宫崎骏告诉我们,成长是辆有去无回的列车( 四 )

“他独自一人 , 向着海边而去 。 当一个人处于最为孤独的时候 , 他完全没有必要和什么人交谈” , 宫崎骏纪录片的旁白如此解说这位执着的理想主义者 。 在他看来 , 孤独不是寂寞 , 不是空虚、无聊、没事干 。 走在一群有说有笑的人群中间 , 你可能不会觉得寂寞 , 但也许你内心正在感到深深的孤独 。 但孤独在他这里一定不是坏事 , 在很多情况下 , 孤独是理想主义必然伴随的 , 是有意义的人生的伴侣 。

有人喜欢《千与千寻》里的一句台词: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 , 只要走的方向正确 , 不管多么崎岖不平 , 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 这么多年来 , 它的作者一直试图通过手中的笔告诉我们:现实不能击败心中的理想主义 。

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 , 一直奔跑在捍卫理想主义的路上 。

所谓巨匠也许就是这样的吧!

《千与千寻》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用作品对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是宫崎骏作品一贯的主题 。 这种风格在《起风了》中达到极致——对于制造飞行器这种技术的人来说 , 他无法预料飞机将被利用成为战争的工具 , 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项发明 , 都能在最初就做到对人类负责吗?可以说 , 正是深刻的洞见 , 促使宫崎骏创作;而创作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

《千与千寻》也是一样 。 孤独的无脸男 , 六条手臂的锅炉爷爷 , 唯利是图的汤婆婆 , 温柔的白龙 , 淘气的煤球精……表面上看 , 这是一个叫千寻的小女孩离开熟悉的地方 , 来到神秘的世界 , 用当地的规则试图救出自己的父母并回到现实世界里的故事 。 宫崎骏的画面是那么波澜起伏 , 瑰丽而梦幻 。

千寻踏入的这个无名小镇到底在隐喻什么呢?重温一次不难发现 , 影片开头千寻一家驾车前往新家 , 当经过一个分岔路口时 , 千寻的爸爸迟疑了 。 镜头里有一块蓝色路牌 , 左转是由20国道进入21国道;右转则是条未知的森林小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