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77级 难以复制的一代传奇(12)

1984年她离开“贵州” , 走进纽约 , 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 。 1987年回国 , 中篇小说《到美国去!到美国去!》和《丛林下的冰河》问世 , 被评论界褒奖为开了1980年代“留学生文学”的先河 。 她还为内地、香港、纽约等地多家媒体撰稿 , 并用英文写作了《ChinaPop》(《中国波普》) , 被美国不少大学作为中国文化课程教材 。 2006年出版《八十年代访谈录》 , 首印1.5万册一个月内即告售磬 。

她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理想和热忱 , 也检讨了那个时代思想和创作的肤浅粗糙 , “当时单纯的不仅是我们 , 整个社会都是相对天真的 。 ”虽然连北大毕业证都没有拿 , 但她说 , 北大的生活没有让她失望 , 她庆幸自己通过北大站到了更高处 , “在北大 , 补充的不仅仅是知识 , 更多的是机会和理念 。 当年我们的脑子里还有很多被长年灌输进去的东西 , 需要很长时间去清洗 , 北大是一个开始 。 ”

有意思的是当年一心想当作家的她 , 现在觉得做专职作家“太辛苦了” , 她现在的工作是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事务代理 , “他们来北京开会、研讨 , 我们负责组织 , 安排行程 。 ”她笑咪咪地说 , 这份工作是她挣钱的活计 , 而因为没有生计的压力 , 写作也变得更加自由随性 。

她的同学毕业之后有的成了专业作家 , 有的则进入出版社或者大学 。 梁左写出了经典室内剧《我爱我家》 , 王小平创作了《刮痧》等影视剧本 , 陈建功和黄蓓佳先是成为著名作家 , 后来又走上行政岗位 , 担任中央或地方作协的领导职务……

新闻专业的70名学生一早就被中央级新闻单位预订了 , “当时除了中央直属的新闻单位 , 行业媒体和地方媒体没有一个名额 。 ”

杨迎明自大学期间便在《中国体育报》评论部实习 , 得到一致好评 。 但是这份报纸不属中央直管 , 没有大学生进人名额 , 时任社长徐才不得已专门给体委领导写了报告 , 再由体委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 , 这才特批了一个指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