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现实的怀旧才有穿透力( 三 )

过去可怀念 , 未来更可期 。 诗人李白曾吟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梁启超也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老年人常思既往 , 少年人常思将来 。 惟思既往也 , 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 , 故生希望心 。 ”怀旧是一张好使的牌 , 但不应是唯一的一张 。 文艺创作可以怀旧 , 但更应从经典中学习经验 , 不断推陈出新 。 如果整天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 那又如何使未来有“旧”可怀?

在学习经典、推陈出新方面 , 鲁迅先生值得我们学习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 鲁迅将中国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只取一点因由 , 随意点染” , “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 , 写成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 古为今用 , 针砭流俗 , 讽刺世事 , 批判现实 , 利用老经典的素材创造出了新的经典 。

江苏新闻

在当代 , 香港女作家亦舒写作小说《我的前半生》时 , 化用了鲁迅小说《伤逝》中的主人公“子君”“涓生”为自己的小说角色命名 , 并就鲁迅提出的“女性被男性抛弃”的话题继续探讨 。 2017年 ,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 讲述了现代都市女性被抛弃后自立自强的故事 , 赢得收视与口碑的双赢 。 无论是小说《我的前半生》 , 还是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 某种程度上也在打怀旧牌 , 但这种怀旧并非是蹭经典IP的热度 , 而是打破了经典传播的时代隔阂 , 让经典代代相传代代新 。 (李晋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