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虞 只手“打孔家店”( 三 )
1919年5月4日 , 成都 , 大晴天 。 这座“偏安西南一隅”的城市刚下过几场阴雨 , 前天起才转晴 。 当晚 , 47岁的吴虞像往常一样摊开日记簿 , 添了几句 。
吴虞一下笔就提的“少荆” , 是成都报人陈少荆 。 1911年辛亥革命后 , 陈少荆创办《公论日报》并曾聘吴虞担任主笔 , 后著有《1919年以前的成都报刊》 。 据吴虞日记可知 , 两人交往频繁 , 关系甚密 。
在成都 , 高度保守的文化氛围无法让吴虞的价值得到张扬 。 吴虞颇受前辈、经学大家廖季平胜赞——“盖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也” 。 他长期批孔反儒 , 1905年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 , 1907年回国 , 从那之后提出更鲜明、更坚定的“非孝非儒”道德革命主张 。 同城尊儒的卫道士怎能认可他“离经叛道” , 徐炯等保守派更是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 而吴虞确实也一度被迫离开教育界 , 躲到乡下 , 直到1918年8月重返学校教书 。 吴虞在思想上是孤寂的、被排斥的 。 他不得不将外界书报作为精神寄托之一 , 并从那里寻求观念革新、道德革新上的价值认同 。
而陈少荆既是他的知交 , 也是他的外界书报提供者 。 5月4日 , 陈少荆之所以前来 , 目的之一就是告诉他 , 要购买的《晨报》《每周评论》“不久可到” 。 那么 , 具体是什么时候到呢?
这就要说起另一位职业的书报提供者:“华阳书报流通处”经营者陈岳安 。 华阳 , 坐落于成都之南 。 陈岳安在华阳设流通处 , 专售进步报纸、杂志和书籍 , 引领成都阅读风气 。 当年成都报界、出版界和读书界都叫他“大总管” 。 从他那里 , 吴虞能购买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书报 。
19天后 , 5月23日 , 《每周评论》到了 。 吴虞在日记里说:“令卫邻往陈岳安处取《每周评论》五月初四一张 。 ”《每周评论》创刊于北京 , 由陈独秀、李大钊创办 , 每星期日出版 。 他说的“五月初四一张”是指第20期 , 5月4日出版 , 四开一张 。 后人知道 , 那是个影响中国此后历史进程的星期天 。 当日在北京 , 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请愿 , 并火烧赵家楼 。 《每周评论》同步印发 , 在第一版“国内大事述评”栏披露北洋政府外交部电令和会代表采取对日妥协退让、“对于山东问题 , 不要坚持到底”的消息 , 吁请关注“卖国贼”的阴谋诡计 。 吴虞叫人到陈岳安处拿到的 , 就是这一期了 。 而关于运动的报道还得等下一期 。
推荐阅读
- 肖鹤云|《开端》:这3个细节,暗示司机是同伙,引爆高压锅的2只手很关键
- 朱之文|陈亚男上采访谈大衣哥的“那股势力”:只手遮天,说什么就是什么
- 胡歌|“骗了咱多少年”的穿帮镜头,胡歌抓大腿时,怎么会多出一只手?
- 张柏芝|张柏芝做运动太拼了,两只手臂都是瘀伤,身上的纹身太抢镜!
- 吴启华|57岁吴启华直播间卖货,一只手表价值十万元,网友:别翻车了
- 白娘子|“白素贞飞行的时候为什么要把一只手往前伸?”
- 干活|郑州67岁老人坚持三元理发三十年:只要有两只手,就能干活,就能挣钱
- 罗云熙|纪焕博发文向罗云熙道歉?刘浩存只手遮天?向佐和郭碧婷拼二胎?
- 曾黎|45岁曾黎现身活动捞金,一只手捂着胸口,原因太过真实了!
- 古力娜扎|娜扎瘦了多少?许魏州一只手就能搂住她的腰,与吴昕同框却很大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