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 四 )

至于说到经营管理自己的“才能” , 就太难了 。 在这方面李连江语焉不详 , 也许他认为这不是个问题 。 但是他说这个问题很重要 , 学者要“开发自己 , 发挥自己 , 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 ”我总认为 , 除了极少数天才之外 , 大多数人的才能或天分都差不多 , 但在类型上却可能有许多不同 。 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 , 有的人在形象思维上特别突出;有的人擅长动手 , 有的人手脚特笨 。 这是个人才能的“类型”不同 。 难就难在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发现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才能 。 才能和兴趣还不一样 , 有兴趣并不意味着你有这方面的才能 。 所以年轻人选择职业特别要小心 , 尤其是在选择是否要从事学术研究 , 要去当学者的时候 。 俗话说 , “行行出状元” , 但你得是有那个“行”的特殊才能的人 。 所以俗话还说“男怕进错行” 。 “进错行”就有罪受了 。 在我身边就有许多人 , 或者一辈子在大学当老师 , 或者在社会科学院“搞研究” , 但到退休了也没见有什么重要成果 , 写几篇论文都挺费劲 。 不是他们不努力 , 而是他们“进错行”了 , 他们的才能不在学术方面 。 如果他们去干别的 , 也可能很出类拔萃呢 。 所以 , 像李连江说的那样经营管理自己的才能 ,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才能 , 发现自己的才能 。 就像我们哲学的老祖宗苏格拉底说的那样 , 要“认识你自己” 。

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

----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江苏龙网 http://www.jiangsulong.com //

Whoareyou?

李连江讲的第三关是写作与发表 。 这一点也很重要 。 今天的时代不是“述而不作”的时代 , 没有人像孔老夫子那样 , 有一帮学生跟着记录他的只言片语 , 也没有像苏格拉底那样天天有人找他辩论 。 你有研究成果 , 有重大或不怎么重大的发现 , 一定要通过媒体发表出来 。 学者需要表达 , 发表就是表达 。 不发表你就不“存在” 。 李连江说“不发表就出局” , 比我说的还客气一点 。 现在可以发表的媒体很多 , 出版社、杂志社固然是“东家” , 是买方市场 , 实在不行还可以做个微信公众号 , 自说自话 , 自娱自乐 。 关于怎样写、怎样发表 , 李连江讲的很具体了 , 完全可以作为路径指南 , 我就不重复了 。 我认为“写”是关键 。 写好了就不愁发表 , 哪怕藏之名山也行 , 总有见天日的时候 。 怎么写 , 怎么写好 , 我觉得李连江说的对 , 就是对研究的对象弄明白 。 他说到翻译作品 , “看不懂就是译错了 。 ”极有道理 。 同样 , 写得好的作品 , 首先是自己弄明白的 。 以前有人问我什么是哲学 , 我说哲学就是“想明白和说明白” 。 这不是我的发明 , 恩格斯说过在黑格尔之后 , 哲学就剩下逻辑和辩证法 。 辩证法就是教人想明白 , 逻辑就是教人说明白 。 想明白的东西才能说、才能写 , 才能说明白、写明白 。 所以 , 关键还是要在研究本身下功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