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 三 )

那么 , 李连江是如何讲怎样成为学者的呢?按照他的叙述顺序 , 主要有“四关” 。 第一关是选题 , 他说:“学者选题 , 就是给自己选身份 。 ”这句话很重要 。 为什么呢?因为当你选择一个课题的时候 , 就是选择了一项事业 , 你的生命活动 , 至少在一个时段内 , 是和这个选择纠缠在一起的 , 甚至成为这个时段内的主要活动形式和内容 。 如果这个选题是可持续的 , 或者说你一直持续地在做 , 在深入挖掘 , 这个事业就成为你的一个标签 。 李连江特别强调选题的可持续性 , 他叫“第二次进攻能力” 。 你说你在持续研究什么 , 你就是这方面的学者了 , 这就是你的“身份” 。 比如有人介绍我的时候 , 都说是“文化学者” , 就因为我写的几本书都和文化有关 , 都是论文化的 。

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

----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江苏龙网 http://www.jiangsulong.com //

本文原始标题为: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来源是:

本文原始标题为: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来源是:

本文原始标题为:李连江的方法谈“三书”:教的是“做学问”的方法---来源是:

第二关是研究方法 。 请注意 , 他这里讲的也不是我上面提到的那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 , 而是“治学方法” , 就是“做研究”的方法 。 他说广义的治学方法“就是妥善地管理你的时间和才能 , 以最佳方式使用它们 。 ”“有效地经营管理我们的时间和才能 , 是我们在学术界生存最重要的功夫 。 ”“时间”问题大家都理解 , 所有的事情都是用“时间”来做的 。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 但所做的事情或事业竟大不相同 , 主要的就在于用的有效时间有多少 。 鲁迅说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 。 咖啡还是要喝 , 关键是如何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时间 , 什么时候喝咖啡 , 什么时候写作 。 多年以前读过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 , 他发明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时间统计法” 。 他计算出一天可以用于工作的纯时间 , 用于去完成达到自己的目标 。 这样 , 时间统计法成为了他生活的框架 。 上个世纪80年代 , 柳比歇夫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 , 并出版了各种基于他的方法的所谓“效率手册” , 至今这样的“效率手册”还在流行 。 但我认为真正能够按照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做事的人寥若星辰 , “效率手册”绝大多数都变成了记事本 。 虽然未必要求自己都像“时间统计法”那样刻板 , 但有明确的时间观念 , 有明确时间的经营管理 , 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 这也是能做到的 。 李连江说时间的质量不同 , 每天都有一个时段是最佳时间 , 在最佳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 其他时间做次等重要的事 , 这就是对自己时间的有效管理 。 这是他对“时间”对理解 。 我没有他那么精确的统计学头脑 , 我对时间的理解是“状态” 。 无论在外边多么喧嚣忙乱 , 回到书房 , 坐到书桌前 , 就进入到工作的“状态” , 进入到工作的“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