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一场属于大屏幕的狂欢( 二 )

FreddieMercury , 这个音域横跨四个八度的摇滚巨星 , 是荷尔蒙与人类原初激情的凝固肉身 , 他的音乐创作与生命冲动堪称精神分析学中力比多理论的绝佳样本 。 Freddie有着易于辨认的亚裔面孔 , 身体里流淌着信仰拜火教的帕西人血液 。 这个诞生于古波斯帝国的宗教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更为久远 , 该教的创始者琐罗亚斯德 , 他名字的另一种译法更加为人所知 , 那就是让尼采借由其口书写成文的先知查拉图斯特拉 。 因此 , Freddie , 这位帕西族男孩 , 尽管更改了标识着血脉的姓氏 , 他的音乐与生命力早已昭示了与祖先冥冥之中的某种呼应 。

《波西米亚狂想曲》:一场属于大屏幕的狂欢

音乐是感性的 , 电影则需要通过理性的形式使其具象化 。 对于这样一部音乐传记影片来说 , 改编与还原二者同时在场 。 作为剧情片 , 它拥有一定的戏剧性处理与时间线上的调整 , 因此并不完全与Freddie成年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对应;作为音乐片 , 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歌曲与人物和情节同等重要 , 它们不仅参与叙事 , 也构成影片节奏的基础;作为传记片 , 对真实性的挖掘与还原成为影片的核心动力——说服观众完全相信并沉浸于那个他们可能会预先了解的时空 , 与带着汗水的演出服和飘荡在空气中的真丝睡袍共同呼吸 。

复现一段时空成为《波西米亚狂想曲》最吸引人的地方 。 虽然存在部分虚构内容 , 影片仍然极尽所能地对Freddie的乐手生涯、情感生活、家庭面貌、身体状况进行了昨日重现式的全景描绘 。

《波西米亚狂想曲》:一场属于大屏幕的狂欢

更重要的是 , 由于梅校长、Roger以及Freddie私人助理Peter Freestone的亲自参与 , 影片不仅原样复制了Freddie的生活空间 , 也对每一次演唱会现场进行了严格恢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