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的大文章,上海科改“25条”出实招( 二 )

以往 , 科研院所的绩效工资大多有总额限制 , 一定程度上存在“有钱不能发 , 有贡献奖不了”的现象 , 遏制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 为此 , 科改“25条”将科研人员收入从“控总量”变为“做增量”:对达到事业单位人数一定比例的高层次人才 , 单位可以自筹经费 , 自定薪酬 , 其超过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部分 , 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量;对全时全职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团队负责人以及引进的高端人才 , 实行“一项一策”和年薪制 。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张大伟说 , 一线科研人员迫切希望收入总量与知识价值相匹配 , 收入结构更加稳定有保障 , 以满足体面生活需求 , 提供潜心研究条件 。 科改“25条”的系列举措鼓励“多劳多得” , 避免绩效工资沦为“大锅饭” 。

——“放权”科研经费管理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 “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 , 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 , 不设科目比例限制 , 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 科改“25条”中的多条内容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包干制”相一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