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0万年前隐翅虫用舌头抓猎物 捕食行为高度特化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9900万年前隐翅虫用舌头抓猎物 捕食行为高度特化》。//本文由热心网友[人事科长文] 投稿。


9900万年前隐翅虫用舌头抓猎物 捕食行为高度特化

本文标题:9900万年前隐翅虫用舌头抓猎物 捕食行为高度特化

(小编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南京古生物所:9900万年前隐翅虫用舌头抓猎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缅甸琥珀中大量的隐翅虫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两种突眼隐翅虫化石。它们极其罕见地保存了高度特化的捕食器官,这种9900万年前的流浪甲虫,可伸出舌头“抓住”猎物,这一新发现对理解高度特化捕食器官的早期演化和现生各个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月1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昆虫纲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为显著的类群,而隐翅虫科(鞘翅目)是昆虫中多样性最高的一个类群,分为32个现生亚科,已描述的种类大约7万种。目前隐翅虫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它们形态特征的演化,而对某些隐翅虫特殊行为的演化历史知之甚少。

南京古生物所对大量缅甸琥珀昆虫化石进行系统地收集和研究,并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合作,从百余枚距今约1亿年的缅甸琥珀中发现2枚保存精美的突眼隐翅虫化石,通过形态描述、古今对比和形态功能学研究,证明了突眼隐翅虫在其演化的早期阶段已进化出特殊的捕食器官。这一发现代表着突眼隐翅虫特殊捕食行为的最早化石记录,直接证明了突眼隐翅虫在白垩纪中期已演化出高度特化的捕食行为。

现生的突眼隐翅虫属和澳洲属具有下唇特化而来的捕食器官,而束毛隐翅虫属不具有这一特殊构造。因此,长期以来,分类学者认为束毛隐翅虫属可能是较为原始的类群,从而将其与另外两个属分开独立看待。然而,由最早突眼隐翅虫琥珀化石中发现的特化的捕食器官可证明,下唇高度特化这一特征应为整个突眼隐翅虫亚科的祖先特征,而束毛隐翅虫捕食构造的缺失可能在演化过程中次生丢失。这一发现支持了通过分子支序系统学研究确立的束毛隐翅虫属可能是一类特殊的“突眼隐翅虫属”成员的假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