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阵亡士兵墓首次被发现 藏身青龙山公墓内( 二 )

在淳化街道淳化社区的协助下,志愿者们在新庄村找到了当年参与收殓中国士兵、以及2008年迁葬遗骨的村民后人。7月13日,这些亲历者后人向扬子晚报采访人员讲述了他们所知“新庄中国兵墓”背后的故事。

今日宁静的淳化乡村,昔日曾是南京保卫战外围最惨烈的战场。“中国兵墓的情况,村里我父辈的人都知道。”今年77岁的冯光喜说,当时在日寇逼近淳化前,很多村民都躲到山中。他的父亲还不幸被日本兵抓住强征为民夫,所幸乘机逃脱。淳化一带的交战结束后,村民陆续回到家中,邻居易传荣一家发现有两国士兵倒在自家的田里,已经断了气。

将两名士兵葬在自己祖坟边,每年清明都要扫墓烧纸

76岁的邵翠明是易传荣的儿媳妇,老伴易太发于2017年过世。邵翠明告诉采访人员,当时公公易传荣和村民将两人收殓,就埋葬在了易家自己祖坟的范围里。沦陷时期,村民不敢给中国士兵竖立墓碑,但几乎每家都知道,这两个小土包,埋葬的是两个打日寇战死的中国兵。大家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久而久之就习惯称为“新庄中国兵”。

从此之后的每一年清明,易家人在祭扫完自家祖坟之后,都会给这两个中国兵的坟墓祭扫、烧纸、拔草修整。易传荣去世后,易太发也接着祭扫,从来没间断过,直到2008年迁坟。

在邵翠明的引导下,采访人员来到了两名中国士兵原来的安葬地。由于迁坟距今已经10年,这处农田边的小山岗,已经布满了杂草。志愿者同样进行了定位、记录。

至今还保留部分遗骨,村民为两人迁坟、竖碑

2008年新庄村原来各户村民的祖坟统一迁往青龙山公墓,其中也包括两个中国士兵的坟墓。冯光喜也参与了这次迁坟。

冯光喜告诉采访人员,当时挖开封土后,发现两人的遗骨还保存着,“有头骨、膀子骨、大腿骨,衣服什么的早就没有了。”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遗骨捡拾起来,装进大约40厘米见方的水泥盒子里,用车送到青龙山公墓,固定在墓位上封好。这一次,村民们专门制作了两块墓碑,刻上“新庄中国兵”5个字,以及“二〇〇八年四月廿六日迁”。

谈到村里两代人与中国士兵的故事,冯光喜没有长篇大论,只是重重地说出“打抗日战争的都是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