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名单”到“普惠制” 南京市民卡渐成“诚信身份证”( 二 )

如今,点开“我的南京APP”,在“个人信用”中除了基本的身份、纳税等信息外,“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两栏中醒目加载着市民的献血信息、见义勇为等“加分”行为,以及个人处罚,运营商欠费和交通违章等“减分”信息。内容还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这些看似无关联的信息,最终都会归集到市民信用贷款的额度。何军告诉采访人员,绝大部分没有失信记录的市民,都可以在该平台申请信用贷款。通过人脸识别、在线审核,网银放款,“南京e贷”已在线上累计向诚信好市民贷出60亿元人民币。

通过一系列探索尝试,市民卡渐渐成为标识信用状况的“身份证”、便民利民的“通行证”。主动守信,营造社会诚信氛围正在形成。

何军认为,诚信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市民诚信卡’打开了让诚信走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第一步,怎样从少数走向全体,建立个人到企业再到全社会的‘赏罚分明’体系,未来的诚信运用场景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原题为《从“红名单”到“普惠制” 南京市民卡渐成“诚信身份证”》杨颜慈/文)(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