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本文由热心网友[瑞瑞妈妈] 投稿。


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

本文标题: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

(小编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

菜叶、果皮、肉皮、动物内脏……城市随处可见的农贸市场,一直是垃圾“高产户”。在这些地方,越来越多有机垃圾正通过“捷径”,走向最该去的地方——就近的易腐垃圾处理站。从易腐废弃物到有机肥原料,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的“华丽变身”,为疲惫不堪的垃圾终端处置狠狠“减负”。

采访人员从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了解到,截至2017年年底,苏州市区(含吴江)已建成43个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地处置站点,共覆盖74个农贸市场。如今,苏州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又有“硬任务”——近日,随着《2018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出炉,全市农贸市场有机垃圾不再进入生活垃圾终端设施,将成为今年年内的“终极目标”。

“大家伙”坐镇农贸市场

让有机垃圾就地减量

每天清晨,在有近300个摊位的新民桥农贸市场,到各个摊位逐一收取前一晚分类投放的垃圾,是有机垃圾处理人员吴建飞雷打不动的任务。“农贸市场管理方给每个摊位配置了统一的垃圾桶,专门供摊主们丢弃菜叶、果皮、肉皮、动物内脏、家禽废弃物等。”这些被运走的垃圾,随即进入该农贸市场专门的有机垃圾处理站,开启“华丽变身”的过程。

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

上午九点多,采访人员在新民桥农贸市场的有机垃圾处理站内,见到了一台叫做“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的大家伙。现场工作人员吴建飞正对收来的有机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将混入的塑料瓶、包装袋等挑出,并将菜皮、果壳等快速送上传送带,从早晨七点开始,来自各个摊位的20桶有机垃圾已被“吞下肚”。它们在经过粉碎处理后,便被送入恒温恒氧恒湿的发酵箱中。经过6到20小时的微生物菌种发酵,完成从垃圾到有机肥原料的变身过程。在垃圾处理现场,采访人员也没有闻到明显的异味。

吴建飞告诉采访人员,这套设备自2016年9月便开始启用,每天能就地处理2吨左右的有机垃圾,1吨垃圾能转化为200公斤左右有机肥原料。

在苏州高新区通安镇一家有机肥料厂,这些咖啡色、半湿的有机肥原料还要经过进一步发酵处理,才能成为绿化、水田、旱地和果园内直接使用的有机肥料。

苏州市区建成43个处置站点

74个农贸市场垃圾有了更好去处

在苏州这个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每天大量产生的生活垃圾,日益成为城市负担。来自市环卫部门的统计显示,去年,市区(不包含吴江)共处置生活垃圾215.97万吨,日均生活垃圾处置量就达到5917.10吨,为终端处置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市之一,近两年,苏州一直在探索各种有效措施,以实现垃圾源头分流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域推行“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垃圾分类模式。其中,在生活垃圾中占到近一成的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是大分流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

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属于易腐垃圾的一种。易腐垃圾中含有极高的水分和有机物,同时又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饲料原料。采访人员从苏州市环卫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了解到,市区(含吴江)目前共有198家农贸市场,其中光是姑苏区的49家农贸市场,每天就能产生大约117吨有机垃圾。如果按照以往的方法,这些垃圾都混入普通生活垃圾进入焚烧及填埋终端进行处置,极大浪费有限的处置资源。实现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现场分类、就地处理,是垃圾源头分流减量、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以新民桥农贸市场为例,去年一年,该市场就地处理了近800吨有机垃圾,实实在在为城市垃圾处理“减负”。

苏州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开展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地处置工作;去年,市政府将有机(易腐)垃圾就地减量化处理,作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的“重头戏”。市环卫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干磊介绍,与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相比,农贸市场的垃圾成分要简单不少,更适合做有机化处理。同时,垃圾分类的对象主要是摊主,所以相对更容易管理和执行。截至2017年年底,苏州市区(含吴江)已建成43个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就地处置站点,共覆盖74个农贸市场。去年一年共处置4376吨农贸市场有机垃圾。

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 如何做好“加减法”

推行垃圾处置共享机制

缓解投入大、选址难问题

随着一大批易腐垃圾处置点逐步完成建设,全市农贸市场有机垃圾不再进入生活垃圾终端设施,将成为今年年内的“终极目标”。近日出炉的《2018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中明确了“加快易腐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收运体系,确保年内易腐垃圾全部实现就地或相对集中处理”的相关要求。

而要实现“全覆盖”,资金投入和处置点选址是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采访人员从市环卫处了解到,苏州目前推行有机垃圾就地处置的农贸市场,几乎都采用财政补贴、财政购买服务的方法推进。从场地、设备、人工到处置,需要不小的费用。以设备为例,建设一台日处理量约2吨的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就要花费60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要从有限的市场内挤出空间安置设施也非易事。以新民桥农贸市场的有机垃圾处理站为例,今年以来,这里仅有的一台垃圾处理设备常常是满负荷运行。进入4月下旬至11月下旬这段旺季,市场内每天还会产生不少超出处置能力的有机垃圾,这些垃圾只能直接送到垃圾处置终端“消化”。苏州市高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负责新民桥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点的设施运维工作,该公司总经理唐兴法表示,由于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本身空间紧凑,有机垃圾处置点在一些市区农贸市场也难以实现“落地”。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苏州研究对策,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并尝试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农贸市场根据强制分类要求,承担一部分垃圾处理费用。另一方面全面推行易腐垃圾处置共享机制,明确确实存在选址困难的,可利用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或另外选择合适地块建设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置周边农贸市场的有机(易腐)垃圾。比如,在姑苏区枣市街垃圾中转站建设的有机垃圾就地处置设施,承担了附近桐泾农贸市场和三香农贸市场的有机垃圾处置任务;苏州工业园区在建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今后将实现相关区域农贸市场有机垃圾、餐厨垃圾和绿化垃圾的协同处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