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300万房产赠外人遭亲属质疑,这份意定监护协议还有效吗?

办理公证、赠予房产、与无血缘关系的人签订意定监护协议 ……近日 , 一位上海老人的选择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 (详情见>>>)
什么是“意定监护”?它适用于哪些人群?该怎样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昨晚(27日) , 央视《新闻1+1》栏目聚焦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
老人300万房产赠外人遭亲属质疑,这份意定监护协议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老人和游先生一家人一起生活 。
事件回顾:八旬老人将300万房产留给水果摊主
新闻中的老人今年88岁 , 和水果摊主游先生已相识多年 , 没事就到摊位上和游先生聊天 。 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 , 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后 , 身后事由游先生陪伴料理 。 2017年 , 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 , 也是游先生发现并送医照顾 。 出院后 , 老人邀请游先生一家人共住至今 。
2019年 , 老人带着游先生找到了上海市普陀公证处公证员李辰阳 , 做了两份公证:意定监护公证 指定水果摊主游先生作为自己的监护人;同时 , “遗赠扶养协议 ”公证指定在其过世后将价值约300万的房产赠予非亲非故的游先生 。
老人300万房产赠外人遭亲属质疑,这份意定监护协议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老人300万房产赠外人遭亲属质疑,这份意定监护协议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然而 , 老人的亲属通过媒体得知此事后 , 对公证的程序正当性提出了异议 。亲属们表示 , 早在2017年 , 老人就已被医院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 , 而这份意定监护的公证是在2019年进行 , 如何证明这是老人在健康清醒状态下的选择?
11月26日 , 上海普陀公证处办公室主任周贤春对此事做出情况说明 , 表示老人当时能够完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符合办理公证的基本要求。
老人300万房产赠外人遭亲属质疑,这份意定监护协议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专家解读:意定监护 不等同于照顾
不建议将监护人和财产联系在一起
针对这一事件 , 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欣在节目中对诸多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法律解读 。
如何看待老人亲属的质疑与公证部门的回应?
李欣表示 ,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 公证机关的公证员在同老人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处于清醒状态 , 言语表达能力也是清楚的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老人要求做意定监护协议没有什么问题 , 因为他属于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 目前来看 , 不管是意定监护还是房产赠予协议都是有法律效应的。
如果查阅公证处当初的录音录像和资料 , 发现老人在做意定监护协议时处于不清醒的状态 , 即民事行为能力不完善的情况下 , 才有可能推翻这份意定监护协议 。
老人300万房产赠外人遭亲属质疑,这份意定监护协议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意定监护意味着时刻贴身照料被监护人?
李欣表示 , “监护”同“照顾”是完全区分开来的 。 从本质上来说 , 意定监护其实是协助当事人做出决定 。 比如协助老人去银行取款 , 或帮助老人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等 , 和保姆完全不同 。
意定监护是否有必要给予一定的钱财赠予?
李欣表示 , 这起事件受到广泛关注 , 主要是因为将意定监护和遗赠抚养协议联系在一起 。 实际上 , 并不建议当事人将监护人和财产联系在一起 。 建议在做意定监护协议的时候 , 将监护人和财产剥离开来 , 以防出现侵犯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 但李欣强调 , 老人作出这样的选择是他的权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