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无锡摄影家为中国摄影先驱立传
□ 姜鲁宁
日本摄影家菅原一刚说 , 枫叶的颜色 , 是光的颜色 。在这枫叶红了的季节 , 无锡摄影家王海宝的新作《中国摄影先驱:从晚清至1978》令人读到了光影里的屐痕 。
自1979年进入无锡电影胶片厂 , 王海宝就开始接触摄影 , 而在知天命时痴迷于摄影艺术与摄影文献 , 终于从“票友”历练成摄影家 , 并策展了颇有影响的大型影展 , 特别是近年来徜徉在摄影文献的花海里 , 不辞辛苦地采集精华 , 酿成甜蜜 , 将一部部编著奉献在世人面前 , 成为中国摄影文献的研究者 。2014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其处女作《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 。著名摄影批评家鲍昆先生撰写了序言 , 其中提到“……祝愿他从无锡出发 , 将自己的研究扩展到大江南 , 甚至全中国” 。随后 , 他又出版了《显影:无锡电影胶片厂40年影像志》《定影:无锡电影胶片厂40年口述史》两部著作 。
中国摄影文献研究 , 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史学角度 , 都是个冷门 。资料匮乏 , 许多人和事不是语焉不详 , 就是难显“庐山真面目” 。为写好从徐寿到何藩跨度一百多年的71位中国摄影先驱的传记 , 作者用十多年时间 , 从各个渠道淘来上千本与摄影史有关联的书刊 , 并且检索大量的档案史料与数字文献 。王海宝说:“说实话坐冷板凳进行中国摄影文献的研究 , 实是一项苦活累活与费钱费神的活 , 但我想一些事总得要有人执着地去做 。”
史书是连贯的 , 那是因了史学家们的缝合之功 , 而真实的历史是零散的 , 是在太阳与月亮光影里发生的片段 。历史容易被遮蔽 , 历史人物容易被遗忘 , 历史的云烟过后 , 总有人将其去芜存菁 , 总有人将其清洗还原 , 细读这些被有心人拾掇起来的历史片段 , 让人欣喜、沉重 , 也让人为之感叹 。在《中国摄影先驱:从晚清至1978》一书中 , 作者写了71位中国摄影史上先驱的生平事迹 , 展现出自1842年第一架银版照相机来到中国后 , 摄影史上众多的故事与传奇 。透过这些人物传记和所配的历史照片 , 介绍他们的业绩 , 描摹他们的行状 , 让读者将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一览无余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初期 , 都清晰地展现在光与影里 。
尤为可贵的是,在本书中不仅记录了摄影技术的进步 , 也在注重宏大叙事的同时 , 细致地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通过文字和图像录入其中 , 让人们从细枝末节中 , 感受到岁月在嬗变中的历史脉动 。这本编著以其丰富且珍贵的300余张历史照片 , 为中国一百多年的摄影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无论是裕勋龄为慈禧照相这种宫廷故事 , 还是王小亭拍摄硝烟弥漫的淞沪战场 , 乃至侯波拍摄激动人心的开国大典场面 , 都写得平实有据 。作者在对71位先驱的生平叙述中 , 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 , 对有争议、真假难辨的史料和说法尽量搁置 , 对人物本身不予褒贬评论 , 突出表现了作者真善美的审美取向 , 不溢美、不虚妄的文化追求 。
推荐阅读
- 太阳照常升起“中国第一高楼”迎新年第一缕曙光
- 中国海拔最高气田跨年夜的坚守:戈壁寒夜保万家温暖
- 广西东兴边检开通绿色通道助8名遇险中国籍船员回国
- 中国各地冬泳爱好者在长春“劈波斩浪”迎新年
- 无锡■央视直播!清晨6点,他们在无锡二茅峰追光!
- 『医生』苏州援圭医生联手救治南美危重病人 “中国医生真了不起!”
- -44.5℃“中国最冷小镇”迎入冬以来最低温
- 第24届环球夫人大赛中国总决赛深圳举行
-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最低温突破-40℃
- 午餐■小“膳”大爱,这场大学慈善摄影展为千余名山区儿童提供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