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点亮农民幸福生活

    对于深耕广袤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 , 能在原有生活习惯获得最大尊重的基础上 , 享受到现代化、高品质的邻里生活 , 无异于人生一大幸事 。 近日 ,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 按照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 把好基本盘 , 坚持稳中求进 , 为新农村建设描绘出一幅靓丽新蓝图 。
“农民”变“居民”不亦乐乎
“家里3间瓦房拆迁后 , 拿到了一套121平方米的安置房以及1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 , 扣掉装修费 , 还有3万多的盈余 。 ”对于不花一分钱就能置换到新房子 , 昨天 , 海安市兴雅社区特困户刘荣太聊到这里喜不自禁 。
在南通 , 像刘荣太这样的“新居民”并非个例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 农村居民集中安置区不断涌现 , 大量的农民向安置区聚居 , 新居民队伍日益壮大 , 逐步演化出一种统一规划建设 , 居住集约、环境优化、治理有序、服务健全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 。 民政部门最新统计显示 , 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新型农村社区336个 , 总人口约406.6万人 。
据介绍 , 新型农村社区一方面打破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地域、宗族、产业架构 , 重塑了乡村人际关系 , 催生了新的农村社区治理格局;另一方面 , 也出现了管理机制不畅、文化认同不足、社区服务短缺、物业管理缺位等问题 。 如何破解这些难点和缺陷 。 16日 ,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 坚持“基层首创、南通特色” ,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镇村下移 , 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南通样板” 。
因地制宜打造“南通特色”
“实行村改居、合村并居 , 涉及的是农民的切身利益 。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负责人成思斯坦言 ,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首先要保障的 , 就是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 要让动迁户安居乐业 ,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刘荣太所在的兴雅社区是海安最大的农村居民安置社区 , 由海安市雅周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拆迁的主体村东楼村及所在镇其他各村重点工程动迁居民组成 , 入住居民均为不同行政村的村民易地搬迁而来 。 一开始 , 装修作业吵吵嚷嚷 , 垃圾杂物乱堆乱放 , 破坏绿化栽葱种菜 , 见缝插针打谷晒粮 , 安置区属地雅周村管不了 , 居民户籍所在村又管不到 , 社区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
针对兴雅安置区居民来源复杂 , 居住人员与承包土地事实脱钩的具体情况 , 兴雅社区着眼于以城镇社区模式建立社区治理架构 , 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3+1”组织体系 , 几年下来 , 曾经的混乱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
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 南通始终“先人一步” 。 根据《方案》 , 我市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 , 着眼现行农村基层治理服务中面临的治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自治活力不足、服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 , 大力推广兴雅社区开展农村集中安置区治理的成功经验 , 鼓励各地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 , 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 因地制宜 , 积极打造南通特色 。
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发现 , 在‘村民变居民’的过程中 , 也暴露出就业难、增收难、稳定难等突出问题 。 ”兴雅社区党委书记尤兴标说 , 针对问题 , 调整思路 , 推动“社区联合企业、社区联建合作社、社区联系居民”横向联建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 “由政府建立雅周工业园 , 让适龄居民就近打工;雅周农业园优先录用社区居民参与种植养殖 , 让入园工作的老年居民每天获得超过100元的收入;社区还设立了公益性岗位 , 录用部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 各渠道分流实现了社区居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利益共担 , 成果共享 。 近年来 , 已成功帮助年龄偏大、尚有劳动能力的360多名新居民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 , 新增年收入近3万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