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视野|千亿华晨破产重整,坐拥宝马却破产,华晨如何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二 )


江瀚视野|千亿华晨破产重整,坐拥宝马却破产,华晨如何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本文图片

首先 , 价格战救了华晨 , 却伤了根本 。 相信所有熟悉华晨的人 , 都会熟悉华晨的前任掌门人祁玉民 , 2005年年底祁玉民执掌华晨 , 那个时候的华晨已经不是当年第一家登陆港股的中概股的势头 , 已经显示出了颓势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祁玉民当机立断选择了开启价格战的大门 , 华晨率先宣布产品价格下调 , 祁玉民将在售的中华尊驰售价最高下调4万元;促使原定当年九月上市新车型骏捷 , 提前到2月下线 , 定价为10万元以下 。 这个远低于市场逻辑的价格 , 却正式开启了国产汽车的价格战大幕 , 在超低价格的推动下 , 华晨的销量可谓是爆发式增长 , 2006年 , 该华晨旗下汽车销量逾20万辆 , 同比增长71.4% , 其中尊驰和骏捷销售5.8万辆 , 同比增长545% 。 这个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 但是在价格战给华晨带来奇效的同时 , 也不断拉低了整个华晨品牌的品味 , 让消费者的心智进入了下沉市场 , 这为华晨未来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 可以说价格战让华晨获得了短期的盈利 , 却失去了长期的发展基础 , 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 。
江瀚视野|千亿华晨破产重整,坐拥宝马却破产,华晨如何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本文图片

其次 , 想依靠宝马获得技术 , 却被德国人抛弃 。 如果要问华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相信就是大名鼎鼎的宝马品牌了 , 华晨宝马可谓是一块金字招牌 , 一直以来华晨都被人吐槽技术上没有深度、不思进取 ,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华晨的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 , 华晨并不是没有在这方面努力过 , 当时华晨的逻辑是与其花大力气去自己做研发 , 为什么不去做技术的整合 , 当时华晨设想的汽车是底盘是保时捷调校 , 造型、内外饰用意大利的 , 发动机和宝马合作 , 这个逻辑看上去很美但是问题却也非常明显 , 这就是过度依赖于别人输血 , 就等于一个人不靠自己锻炼提升体质 , 靠外部提供营养液和呼吸机 , 一旦别人断供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 然而 , 华晨就是这样的操作 , 原本华晨想通过将人事、资本、供应链等控制权下放华晨宝马 , 向宝马交换得到技术 , 购买、吸收、引进这套逻辑在改革开放早期无疑是有效的 , 但是在如今再用这套逻辑就会出现问题 , 引入的技术由于缺乏技术基础难以被内化吸收 , 而宝马取得了控制权之后 , 更是进一步放弃了华晨 。 特别是 , 2018年10月 , 宝马宣布与华晨打破50:50的股比合作关系 , 前者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 , 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5% , 自此之后 , 华晨彻底失去了宝马的控制权 , 而宝马也顺理成章地放弃了给华晨的技术支撑 , 等于彻底拔掉了属于华晨的呼吸机 。
江瀚视野|千亿华晨破产重整,坐拥宝马却破产,华晨如何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本文图片

第三 , 新能源汽车上的严重滞后 。 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 ,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可谓是发展的顺风顺水 , 几乎全国人都知道中国即将进入新能源汽车的时代 , 但是由于本身华晨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 , 再加上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属于比较保守的状态 , 这就让华晨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问题 , 2018年11月因新能源车至少停产12个月 , 2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被工信部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 , 其中华晨汽车(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名在其中 , 虽然当时华晨信誓旦旦的说 , 年底他们就一定会把资质申请回来 , 但是如今已经两年过去了 , 直到破产重整华晨都没能在新能源汽车上重新获得资质 。
那么 , 华晨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可以总结一下 , 先是价格战拉低的华晨的品牌品位 , 让华晨失去了原先的市场定位 , 然后在技术层面 , 华晨过于依赖宝马 , 患上了明显的荷兰病 , 实际上就是资源丰富的诅咒 , 光有资源却没办法内化 , 反而让自己成为了宝马的加工厂 , 最后就成了代工厂 , 再加上没办法将技术内化于心 , 最终没有跟上新能源的风口 , 落后就要挨打 , 华晨的遭遇真让人有一种“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的感叹 。 如今 , 华晨破产重整好在还不是彻底清算 , 只是缺少了核心技术的华晨 , 到底还能走多远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