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一年建60所学校 为什么这么拼?( 二 )


每个教室都有新款的触屏式一体机,可以播放视频、音频等,老师能直接把试卷投影到大屏幕上讲解,教学时的选择也更加新颖多样 。
宽阔的操场上铺着塑胶跑道,绿草如茵的运动场上,几个班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运动 。
“这里的草皮都是天然的 。”龙城小学校长李志建是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能在这样一座现代化学校里从事教育事业,他感到十分自豪 。
“虽然这是个新学校,但老师大都是原来沛县实验小学和附近王楼小学分流过来的,那可都是我们县里很有名气的学校!借助这些名校的品牌效应、管理经验、人才资源,以老带新推动新建学校快速发展,像龙城小学这样的新学校,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李志建说 。
|一个县一年建60所学校 为什么这么拼?
文章图片

沛县机制:
书记亲自督办,设立专班推进
在汉源高中项目建设现场,项目部经理徐志国指着摄像头说:“这里的摄像头直通县委书记吴昊的手机,他可以随时看到施工进度 。”
吴昊不打招呼去学校工地视察的故事,在沛县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 。
工地上有每天700多个工人同时施工,一栋楼140多人同时施工 。加速建设难免遇到各类沟通和协调的问题 。吴昊给项目部经理和技术部都留下了他的个人电话,并叮嘱说,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抓紧建设,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直接电话找他 。
为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沛县成立了2020年全县中小学建设工作专班,负责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等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
沛县经济发展局还牵头开发了一套管理督查软件系统,所有责任人可以即时上传节点进度表、图片、汇报等,直观地查看各个项目建设的进度,有些重要环节的调度节点甚至被精确到了小时 。
|一个县一年建60所学校 为什么这么拼?
文章图片

沛县“算法”:
树立系统思维,盘活现有资源
“新的二中建好了,原来的老二中怎么办?腾出来办初中!现在的二中作为高中规模小了点,但是‘摇身一变’用作初中是绰绰有余的,同样的道理,老的初中退下来,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小学,老的单轨制小学‘摇身一变’就是一个两轨制的幼儿园 。”在一次会议上,吴昊用三个“摇身一变”,生动形象解释了“腾挪盘活”的建校手法,“建学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一说幼儿园紧张,就抓紧建幼儿园,等幼儿园建好了,这拨孩子正好上小学了;一说初中紧张,就抓紧建初中,等初中建好了,生源高峰又转高中去了 。”
按照规划,沛县在建的四所高中校,明年有一所可以投入使用,另三所后年可投入使用 。分批同建,消化生源高峰 。
沛县还在筹划建设湖西职教园,准备把现有的两所中专校迁到这里,腾空的两所中专校,就可以办成两所高中;把大屯的职业培训中心也迁到这里,腾空的学校就可以建一所很好的完中,再加上现有的歌风中学,未来三年内,沛县可以投入使用的高中校,包括新建和腾挪出来的资源,可以达到九所 。“明年解决大班额不成问题,后年解决新增加的高中生源不成问题,大后年,我们资源就更宽裕了,沛县本土意义上的真正毛入学率能达到100% 。”吴昊说 。
|一个县一年建60所学校 为什么这么拼?
文章图片

【|一个县一年建60所学校 为什么这么拼?】龙城小学的孩子们在上体育课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体现“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开发需要 。“咱们招商引资挣了钱,这钱不花在子孙身上,准备花在谁身上?”吴昊在给干部们讲“三个优先”时,用了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