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五育”并举与学校管理变革

江苏龙网_原题是:“五育”并举与学校管理变革
“五育”并举本身不是一个新话题 , 但却是新时代的新任务 。 如何更好落实“五育”并举 , 更好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 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
新时代我们重提“五育”并举有着特别意义 , 这和我们当下教育发展的状况有着密切关系 。 当前教育有许多经验 , 尤其是新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 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
“五育”不平衡问题 。 如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还存在 ,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 , 在同一个区域中学校与学校之间 , 以及学校内部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 体现得较为普遍 , 在“五育”之间也存在着短板和弱项 , 如“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劳”的状况 。
“五育”不充分问题 。 单独看 , 德育也好 , 智育也好 , 许多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 比如 , 我们培养出来的有些人有知识没文化、有个性没品行 。 过去我们特别强调德智体 , “三好学生”主要通过“三育”体现 。 在这样一种现状中 , 我们需要思考“五育”之间各方面如何更好发展 。
“五育”不联系问题 。 为什么不联系?有人认为 , “五育”之间相互独立各成体系 , 正如我们的教学是分科教学一样 , 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恰恰被忽略了 。 “五育”之间本来是关系密切、彼此共存的状态 , 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 恰恰出现了相互分割、相互隔离、相互不联系的状态 。
从本质上说 , “五育”并举是一个整体 。 各方面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 甚至是“我中有你们、你们中有我”的联系 。 没有单独的德育 , 没有单独的智育 , 教育本身就是整体发生的 , 人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 , 所以我们在理解“五育”并举的时候 , 需要真正将“五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
【教育|“五育”并举与学校管理变革】“五育”并举的关键在融合 。 千万不要以为开齐开足“五育”方面的各个学科就做到了“五育”并举 , 这绝不是1+1+1+1+1单独罗列的过程 。 所以 , 未来“五育”并举的关键在于融合 , 达到相互贯通和融通的状态 , 甚至要达到“五育”互育的状态 。 每个人、每个方面 , 只有放在一个整体之中才可能构成一个完全的状态 , 而每个人、每个方面只有相互协同、彼此协调才能促进整体发展 。 单独的某一个方面可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存在 , 但是能否真正达到一种相互之间的融合 , 达到一种相互之间的彼此支持 , 这才是我们对未来“五育”并举理解的关键 。
“五育”并举的灵魂是育人 。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体现在人的现代化上 , 就是教育要培养出现代的人 , 从学校走出去的人要具有现代人应该有的理想信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在教育过程中 , 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但首先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爱心、责任、担当 , 包括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
因此 , “五育”并举呼唤学校管理进行深度改革 。
第一 , 更加关注价值领导 。 学校的领导 , 首先是思想领导 , 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 为什么我们关注思想的领导?在办学过程中 ,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 , 是否能顺应教育基本规律 , 是否能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 这些成为我们办学的重要指导 。 因此 , 未来的学校变革首先要关注正确的、适合的、创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 , 并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 新时代我们既要关注实践方面的探索 , 更要关注实践探索背后的指导思想 , 关注其是否真正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来办学 。
第二 , 特别强调改变育人方式 。 要将“五育”并举真正落地 , 要培养新人 , 需要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变革 , 包括评价方式也要做一些深度变革 。 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如何在线上线下融合的状况下达到全面育人 , 如何真正突破课堂、校园甚至学校教育的局限 , 将课内外、校内外以及现实状况与虚拟空间结合在一起 , 都是我们要深度考虑的 。 教育需要更多的体验、实践和项目式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 只有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 , 才能真正将“五育”并举、融合、互育落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