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授级”工匠传道四法

人才是传统工艺中最关键性的因素 。苏州的优势在于及早制定长远规划,建立完善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出了一批好工匠,为传统“苏工”技艺传承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教授级”工匠传道四法
最近,江苏227名乡土人才经专家评审,获评高级、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其中苏州有32名 。在这批“教授级”工匠中,有从业数十年的红木雕刻、仿古铜器、碧螺春茶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有“接棒”的“二代”传承人,属于传统工艺行业的“后浪” 。
早在2018年下半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就有针对性地对苏州13个传统工艺行业类别、31个《苏州市贯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意见》中振兴目录项目发展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我市传统工艺企业总数6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生产销售超过150亿元 。
与此同时,苏州传统工艺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传统技艺如何发扬光大、传统艺术怎么推陈出新、“接力棒”交给谁、“新赛道”在哪里等等 。采访人员最近深度采访了4位“教授级”工匠及其团队,想从他们的传道授业中解答这些难题 。
木雕大师的“加减法”
走进位于通贵桥畔的“锦德紫檀木雕刻艺术工作室”,淡淡的檀木香扑鼻而来,里面陈列的上百件木雕作品令人叹为观止!一门之隔,顷刻间,采访人员由喧嚣的街市进入了一个宁静的艺术世界……
|苏州“教授级”工匠传道四法
文章图片

钟斌大学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起了红木雕刻 。
“这里陈列的作品,大部分是家父创作的,我也有一些,比如《灵兔》《印象鸟》《祥鹿赋》等 。”接受采访的钟斌,就在这次公布的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名单上 。他1986年出生于光福,今年35岁,父亲钟锦德是省非遗苏州红木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
2008年,钟斌大学毕业,读英语专业的他没有进外贸公司,而是跟着父亲学起了红木雕刻 。钟锦德从事紫檀红木雕刻、明式红木家具制作与创作40年,作品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获27个金奖 。“儿子提出学这门手艺,我心中一喜,但没有露声色,”他坦言,“学手艺要吃很多苦,过程漫长、枯燥,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悟性,很不容易 。”
父亲的担心,钟斌很快就感同身受了 。2010年创作《灵兔》时,他先用陶泥塑了个模型,然后用樟木雕,最后用紫檀木雕,历时近半年 。“到基本完工时,才发觉造型与设计稿有些偏差 。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不尽如人意,颇有点丧气 。后经父亲悉心指导,在‘灵兔’头部及脖子部位作了些‘减法’,几刀下去,看上去就舒服了很多,感觉完全不一样 。”钟斌深有感触,“通过这次实践,自己学会了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造型,而不是只盯局部 。”
钟斌历时1年创作的紫檀木雕《祥鹿赋》系列共10件作品,其中11只鹿姿态、造型各异,脚部雕刻尤为精细 。他说:“创作过程中,各种想不到的难题会源源不断冒出来,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蜗牛,前面是看不到尽头的一座又一座高山 。”
包括钟斌在内,钟锦德的光福红木雕刻厂共有16名学徒 。“他们大多二三十岁,大专、本科学历居多,外地人占一半 。”钟锦德告诉采访人员,当学徒一般是“学三年、跟三年、帮三年” 。这个年龄租房、伙食、谈恋爱等都需要开销,加上学艺的各种艰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目前这一行40岁以上的手艺人越来越少 。
铜器大师的“文”“玩”法
|苏州“教授级”工匠传道四法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