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上午下单、下午就来诈骗电话,谁在冒充客服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二 )


每次诈骗都要换号 , 诈骗团伙哪来那么多微信号、QQ号?宿迁警方查明 , “号商”是诈骗工具的重要来源 。
为郑某诈骗团伙提供诈骗工具的“号商”共4人 , 其中2人是微信“号商” , 2人是QQ“号商” 。 据4人交代 , 在他们背后 , 又有专门团伙或技术人员为其提供批量注册、养号等服务 。 普通微信号每个售价10元左右 , 使用年限特别长的实名号 , 一个能卖到200元;普通QQ号一个几元钱 , QQ令牌号一个能卖到10元甚至数十元——令牌号难以查封 , 诈骗分子更加偏爱 。
陈红淦说 , 网络诈骗还在不断变异 , 分工越来越细化 , 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越来越复杂 , 每个环节都滋生出一条“黑产”或“灰产” , 这种态势值得警惕 。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重在协同治理
据了解 , 今年以来 , 网络诈骗依然呈现高发态势 , 其中网购诈骗发案量居第四位 。
深入剖析“5·15”系列冒充客服诈骗案 , 办案人员认为 , 网络诈骗猖獗 , 关键在于一些监管政策、法规未能得到贯彻落实 。
“电话卡滥发是个重要原因 。 ”夏学建说 , “不法分子实施诈骗 , 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 , 其电话卡从何而来 , 实名制落实了吗?警方在‘号商’陈某电脑中查获微信账号10余万个 , 查明其出售微信账号30余万个;在‘号商’周某电脑中查获QQ号460余万个 , 其中令牌号37万个 , 查明其出售QQ号近千万个 。 绑定这些微信号、QQ号的电话卡又从何而来?”
夏学建介绍 , 本案中 , 警方溯源发现 , 至少21家移动转售企业未能依规经营 , 21家企业全部违反专用号段规定违规开设行业用卡 , 全部违反业务功能限制规定开通短信功能 , 9家未尽审核责任为同一用户大批量开卡 。
其次是网络服务公司未能依法经营 。 办案人员分析 , 一些社交软件之所以成为诈骗分子的诈骗工具或引流工具 , 就是因为没能将实名制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 或者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
三是企业大量获取公民信息 , 却又疏于内部防范 。 宿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办案民警胡宏斌介绍 , 本案中 , “料商”主要通过“内鬼”或植入木马程序盗取网购订单数据 。 不管是“内鬼”盗取还是木马程序盗取 , 均表明相关电商平台和商户对客户信息保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 内部防范措施不到位 。
四是网络空间违法信息泛滥 。 一些涉案犯罪嫌疑人说 , 诈骗、洗钱、养号所需工具 , 在网络空间均可轻易获取;比如注册账号时需要验证码 , 如果不想输入自己的手机号 , 只要搜索接码平台 , 就有大量平台可提供验证码接收服务 。
办案人员呼吁 ,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仅靠公安机关打击是不够的 , 关键在网络空间协同治理;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 , 督促相关企业落实政策法规 , 彻底清除诈骗滋生的土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