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陷阱”专盯老人钱包有人上千万元被坑( 二 )

资料图:天津水上公园内 , 百名老人同品盖碗茶 。 (图文无关)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道正 摄

  老年人理财别盲目“下手”!尽可能保留书面证据

  随着老龄化加剧和老年群体日渐庞大 , 老年人的理财需求也不断增大 。

  北京二中院方面分析称 , 陷入投资理财纠纷的老年人 , 大多缺乏金融投资知识 , 轻信理财公司业务员或熟人的推荐介绍 , 选择理财投资仅凭经验 , 不能甄别推介信息中的片面夸大之辞 , 从而忽视了理财风险 , 甚至一时冲动选择一些明显违背经济规律、触犯法律红线的高息产品 。

  另外 , 部分老年人虽重视合同形式但轻视合同内容 。 如 , 有的老年人对合同属于投资性质、借贷性质或债权转让性质等认识不清 , 从而导致案件败诉 。

  还有部分老年人保存证据意识薄弱 , 如 , 有的老年人主张现金交付 , 但未提交相应证据 , 且对方不予认可 , 从而导致部分出借金额得不到支持 , 等等 。

  法院方面提醒 ,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 , 老年人心理上很难经受投资上的重大亏损 , 因此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审慎 。 一是不轻易相信高收益承诺 , 二是不盲目跟风投资 , 三是要了解理财产品 。

  同时 , 为避免产生纠纷时空口无凭 , 要注意保留证据 。 一是应尽可能保留书面证据 , 如由对方出具借条或“理财合同” , 如有利息和还款期限的预期 , 也应一并明确 。 二是款项支付应尽量采取转账方式 , 避免现金交付 , 以便留存凭证 。 相关证据的留存有助于进一步佐证法律关系的性质 。 三是及时主张权利 , 一旦发生违约事件或“理财方”有可能发生逾期违约时 , 一定要及时主张权利 , 避免超过诉讼时效 。

  此外 , 法院方面还强调 , 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 , 不要盲目“下手” , 必要时应在子女帮助下详细了解相关“理财产品”具体情况 , 或寻求专业机构、人员帮助 , 做好风险防范 。

  同时 , 作为子女也应在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 , 多倾听、多陪伴老年人 , 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 , 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 安全理财 。 (完)

【编辑:孙静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