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新闻工作者的泪点那么低,经常被看哭

在采访中,记者流泪,差不多就代表他的素质不职业和报道失败。因为你流泪就意味着丧失报道的资格和立场。因为你看到的,永远是需要证实的信息,事情没搞清楚之前先被表象弄哭了,这是对新闻事实丢枪投降的表现。即便是面对灾难,不幸的人们痛哭流涕,生离死别,记者也要忍住,因为一颗冷静的心有助于帮自己弄清楚其他报道要素。
事实上在我的从业经历中,新闻工作者的泪点是相对高的。因为当记者,入门都是从车祸、火灾小现场开始,生离死别是入门级的刺激和见闻,一天至少一个这样的现场,圈子里流传一个冷酷的笑话:死人的稿子都不能保证见报,得死得有特点的稿子才能见报。
更何况,很多的情况,记者需要对方痛哭流涕的镜头,还特意用残忍的技巧去引导对方痛哭流涕。比如我曾经干过,孩子野浴淹死了,但是父母陷入木然之中。我需要父母痛哭流涕的镜头,采访之后也没有这样的镜头,拿过孩子一张照片看,孩子父母果然爆发出来哭了,照片也拍好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罪过,一方面,过程是不道德的;但是另一方面,我拍出的照片能体现野浴对一个家庭的灾难性后果。这是个悖论。
但是说到记者流泪,也有特例。2008年汶川地震中,央视记者李小萌路上遇到一个回北川家里看看的灾民老爷子,完全是随机路访,记者问“现在家那边安全吗?”“没有人陪你回家吗”,老爷子说没事的,政府也允许回去了,就和记者道别了。老爷子全程木讷。
眼看快要告一段落了,突然老爷子转过头来,依旧木讷,喊记者“姑娘”
“怎么了大叔?”
破衣烂衫,家都平了,表情很懦弱的老爷子说,“你路上也要小心啊”
记者说“好的大叔,您也保重!”
转过脸来,这记者就失控,对着镜头痛哭了。
这痛哭,没人会说不职业,不专业。

■网友
大概是对自己的专业与职业爱的深沉。
■网友
之前看柴静的《看见》,她说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还被前辈说过她这一点。我觉得泪点低也是感性的表现吧,感性可以看到考虑到更多别人想不到的方面,当然也很容易落入自己的想法中无法自拔。就像有人很理性,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新闻报道客观全面,但少了那么一点人情味。
■网友
额,这类标题大多为标题党,某种程度上是不专业的表现。个人接触到的记者泪点倒都不低,大概见过的事太多了,动不动就哭还怎么客观公正得报道呢。
■网友
因为见过了太多事情
■网友
无论多难过能做的也只有客观称述我们是有感情的媒介却不能把感情释放在媒介里
■网友
【为啥新闻工作者的泪点那么低,经常被看哭】 身为新闻人,流泪真的因为情怀,更多的是无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