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藕香荷韵,富了平园池百姓

9月,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千亩荷塘逐渐褪去夏日盛装——荷花已经落尽、荷叶有些枯萎,但来此观光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9月25日,苏A、苏K、苏J、皖A等牌照的旅游大巴陆续开进村游客中心停车场 。
望着一拨接一拨前来参观游览的人群,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很欣慰,与5年前相比,平园池已大变样 。“全村多处河道沟渠淤塞、道路年久失修、垃圾乱堆乱放,村庄环境一团糟……”回忆起初到平园池见到的景象,刘炜建坦言,那时候平园池是全区考核排名连年倒数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不到30万元 。
“单靠种地能挣几个钱?乡村振兴必须搞活产业 。”刘炜建研究发现平园池有种植莲藕传统,“莲藕浑身是宝,何不围绕它做文章 。”在刘炜建带领下,平园池村以荷为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建起1100多亩藕池园 。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带火”了平园池村,“江海平原第一藕香荷韵”美名不胫而走 。近年来,平园池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一幅“平碧园入诗,池映村上画”的全面小康图景如接天莲叶般不断延伸铺展 。
一大早,村民曹连达便钻进荷塘忙碌起来 。池塘里,200亩太空莲长势喜人,茎秆高出水面约一人高,宛如一片小树林,手掌般大小的莲蓬取代夏花成了当季主角 。“它又叫水果莲,花刚谢不久,莲子水嫩得很,游客们抢着买 。”曹连达介绍,荷塘由村里统一承包,他只负责采摘,一天能挣130多元,比种地划算多了 。
秋天是平园池的丰收季 。另一片藕塘前,村委会主任秦德来和村旅游公司负责人张晓辉正商议莲藕销路事宜,距离中秋上市还有不到一周,800亩藕塘收获在即 。“莲藕、莲子、荷叶是平园池的三件宝 。”秦德来告诉采访人员,今年“三宝”销售额预计将达3000万元,千亩荷塘亩均毛利润超过1万元 。
平园池村曾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一季稻一季麦,种到胡子白”是当地农业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亩地一年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我家3亩地,几年也挣不回1万元 。”村里老会计、今年69岁的丁文华感慨 。
但现在,老丁不仅不用为种地发愁,还在近几年攒下18万元存款,定了一个小目标:“过两年,外孙大学毕业,给他在城里买一套房!”
“土地交给村里,每年光租金就有3000多元 。”丁文华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老伴儿为种植大户打工,年收入3万多元;女儿在企业工作,每月工资5000多元;女婿靠着3台农机,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我退休后,每月退休金1700元,加上平时给企业代账,年收入约七八万元,全家总收入大概20万元,扣去各种花销,一年攒下七八万元不算难 。”
“平园池现在太美了!”6月30日,丁文华的常州表兄刘培生在电视上了解到平园池第四届荷花节开幕的消息,家乡变化之大,令他激动不已 。当晚,刘培生就与丁文华约好,打算回乡好好看一看 。
“高峰时,一天涌入两万人,吃饭得排队,住宿更是一房难求 。”张晓辉介绍,两年前村里就建起民宿、饭店,但游客人数增长远远超出想象 。去年,平园池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提升游客接待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该村投入约1500万元,新建田园坊酒店、美食商业街、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
“荷花只盛开一季,但乡村旅游要保持热度,必须唱好‘四季歌’ 。”刘炜建介绍,近年,平园池大力拓展二三产业:建成500亩牡丹园、600亩菊花园、400亩盆景农场、200亩采摘园,做到四季有景、有玩头;引进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推出荷叶茶、莲子干货等副产品,提升附加值 。
9月2日,如皋第一眼温泉在平园池顺利出水 。“年底开建温泉小镇,终于有着落啦!”刘炜建喜出望外,他准备利用不可多得的温泉资源,为当地旅游业再添“一把火”——打造温泉小镇及水上游乐项目,争取明年开门迎客 。
旅游业发展热火朝天,不仅美了平园池,更富了村民口袋 。如今,平园池全村3400人中,80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行业,村集体年收入从2015年的30万元增加至去年2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省里领导到平园池调研后竖起大拇指点赞道:“绿了一片天地,活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