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知乎,简书,15言、得到,分答,在行,开氪、第九课堂,三节课,插座学院,起点学院这些知识平台

题主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知识(付费)类平台为何会大量涌现,并且其中很多都有可观的用户数量;二是如何看待知识类平台的发展趋势。
首先平台涌现和用户量可观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这一点从知识的接收者(用户)和知识的提供者(平台或分享的个人)两方面来说。
从用户,也就是知识的接收者角度来说,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使互联网人内心有着时间紧迫的焦虑感。他们的学习需求很强,但却又缺少成块成体系的学习时间。pc端至web端再到移动端,以及各种产品的涌现,用户的时间、注意力、设备应用场景等都被割裂成碎片化状态。
用户的学习需求和时间碎片化的严重矛盾,让其希望能找到一种抓住碎片时间,持续学习,快速进步,快速自我迭代的捷径。
于是,这一需求,催生了市场上各类知识类产品的出现,便利和精炼是其核心要点。
而从知识的提供平台或个人来说,无非是想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财务自由。
无论哪种,通过自己独有知识的分享来达到其目的,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边好为人师,一边有学习需求,一拍即合。
二是如何评价这一趋势。
这一趋势的基本硬件前提是:
互联网紧密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而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机会创业,人人都可成为自媒体。
知识是无限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也是无限的。既然每个人都有着他独有的知识,那么在前提背景下,知识的交互,也一定是必然趋势。而且它波及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大,涌现的平台和自媒体也会越来越多。
有人可能唱衰知识付费,有人可能觉得现在已经产生了泡沫。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这一趋势的发展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现在虽然涌现了很多平台,但这才只是知识交互时代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打造自己独特的内容品牌,二是快速的获取大量稳定的用户,实现用户量的积累。因为就像微信公众号一样,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公众号内容同质化严重,一定是知识类平台后期发展的壁垒。
最后再来说两点其他朋友提到的问题。
认为碎片化的学习,了解到的知识都很浅,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最后越学越焦虑。
恰好我前段时间学习结构化思维时,老师提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和大家共享。
上述问题的核心是缺少系统的知识体系框架,导致学习效率差。
那么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起知识框架。
途径有三种:找到相关的老师(在行)去寻求帮助,在线搜寻(),或者是找相关的专业书籍,去看它的目录和大致的结构。
【怎样评价,简书,15言、得到,分答,在行,开氪、第九课堂,三节课,插座学院,起点学院这些知识平台】 其次,当我们日常看到碎片化的知识信息时,可以分门别类,记录下有用的部分,有逻辑地填充到我们的知识架构中。以此来解决我们面对零散知识而毫无头绪,看过就忘的情况。
再次,对于我们觉得了解不够深入的知识点,我认为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搜寻一些专业的讲解或者着重看书中某一部分。
另外,有的朋友担心零散知识都是拿来主义,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
建议大家从两点入手:
第一,对于看到的碎片化知识要进行基本的分辨。
第二,知识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断完善它的过程,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上文是一些个人浅见,可能比较粗糙,希望对题主有些许用处,也欢迎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网友
只是一个百花齐放,然后重新洗牌的过程,就是当年的微博,网盘一样,最后厮杀后每个只会剩下一位活下来。
■网友
现在的我们,学习时间都比较零散,被网络信息干扰太多,很难沉下心来去看书去研究一个道理一个问题,而上面的那些知识平台就是利用零碎的时间让我们获取零散的知识点。
总的来说,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比较方便,因为网友会共享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