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小伙子晕眩缠身求医难,医生用时不到5分钟治好“怪病”

5月份 , 31岁的沈某因突发晕眩被家人送到五华县人民医院诊治 。 据家人介绍 , 他的病情有些“古怪” , 晕眩在起身或躺下时诱发或加重 , 还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的症状 , 需卧床休息方可缓解 。 沈某入院后 , 医生诊断可能是因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于是给予“改善循环、通血管”等治疗 , 但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
31岁小伙子晕眩缠身求医难,医生用时不到5分钟治好“怪病”
文章图片

31岁小伙子晕眩缠身求医难,医生用时不到5分钟治好“怪病”
文章图片

吴文法医生为大家演示耳石复位手法
按照广东省全面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的统一部署 , 2019年底 ,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派遣一支由医务科陈辉副主任中医师带队 , 全科医学科吴文法、急诊科龙海波、康复科庞兆烽、普外科常诚等5位科室骨干共同参与的帮扶团队 , 前往五华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组团式”帮扶工作 。 在这次“组团式”帮扶工作中 , 市红会医院专家积极发挥技术专长和丰富的诊疗经验 , 为五华县人民带去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派驻五华县人民医院的“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成员全科医学科吴文法医师了解到这个特殊的病例后 , 对病人进行了仔细问诊和查体 , 认为患者极有可能患了“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称BPPV) 。
31岁小伙子晕眩缠身求医难,医生用时不到5分钟治好“怪病”
文章图片

人体耳部结构图示
在场所有医生一脸愕然 , 均表示不了解这个疾病 , 之前碰到类似症状的患者时他们一贯是这样诊断和处理的 , 的确收效甚微 。 吴文法医生随即在床边进行了耳石症特有的诱发试验Dix-Hallpike(用于诊断患者前、后半规管)和Rolltest(用于诊断外侧半规管)来寻找诱因 , 通过Dix-Hallpike试验确定是右侧后半规管导致的耳石症 , 并详细向观摩医生们讲解了诊断要点和诊断依据 。
31岁小伙子晕眩缠身求医难,医生用时不到5分钟治好“怪病”
文章图片

耳石脱落图示(正常位置附着在椭圆囊和球囊 , 脱落后流入半规管引发晕眩)
同时 , 吴文法医生告诉大家 , 直接徒手在床边进行手法复位就可以缓解和治愈眩晕 。 一听到让他们束手无策的晕眩病能用如此简单的方法治疗 , 五华县的医生们迫不及待让吴医生为他们现场演示如何用专业的Epley氏耳石复位手法来治疗耳石症 。
整个手法复位过程大概用时4-5分钟 , 沈某症状缓解了大半 , 第二天再重复操作一次后 , 他未再有眩晕感 , 第三天就康复出院了 。 住院期间整个治疗费仅用了100多元 , 花“小”钱治“大”病 , 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 , 对吴医生啧啧称赞 , 出院时沈某激动的说:“我又生龙活虎了 , 又可以去工作了!”
“小”妙招解决“大”晕眩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眩晕性疾病 , 每个人都有耳石 , 专业术语叫做“碳酸钙结晶” , 体积很小 , 只有头发丝的50万分之一 , 所以目前常规检查几乎检查不到 。 由于各种原因 , 本附着在椭圆囊和球囊内的耳石脱落 , 并随着淋巴液流动进入半规管内 , 在体位变化时耳石的活动就会引起前庭过度刺激 , 从而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 。 50-60岁的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 , 有一定的复发率 , 单次耳石手法复位缓解率80% , 多次复位治疗缓解率可达92% 。
近年来 , 临床医生对于耳石症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 , 但遗憾的是 , 还有很多患者非常容易误诊为“颈椎病、脑血管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等等 , 治疗效果不佳 。 其实 , 只要找准病因 , 徒手复位 , “大眩晕”就可以用“小妙招”来解决 。 耳石症的复位技术几乎是零成本的治疗方式 , 急需在基层医院加强对该病的科普 , 让群众尽早对症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