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总动员|"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要注意

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有过被长辈"逗"的经历 , 甚至等到自己长大后也用同样的方式来逗其他的孩子 。 "逗"既可以是安慰 , 也可以是戏弄 , 倘若是为了戏弄孩子而逗 , 则并不是像大人们嘴里说的"开玩笑"如此简单 , 很容易给敏感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
"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 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 , 父母要注意
宝妈小娟这天带孩子回了趟奶奶家 , 家里的老人做寿 , 来了很多的亲戚和孩子 , 小娟便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客厅里玩耍 , 自己则去超市帮买食材 。
爱心总动员|"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要注意【爱心总动员|"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要注意】孩子玩了一会儿后 , 突然想找妈妈 , 但找遍了屋子也没见到妈妈 , 于是便问坐在一旁的姑姑:"我妈妈去哪儿了?"
姑姑许久没见这个小侄儿 , 便想逗逗他 , 故意说到:"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 你以后跟着姑姑好不好?"没想到孩子把这句玩笑话当了真 , 话音一落就哇哇大哭起来 , 姑姑见状连忙安慰孩子:"姑姑骗你的 , 你妈妈买点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 "奶奶的孩子听见哭声后便过来抱起孩子 , 没好气的指责女儿说:"没点分寸 , 哪有你这样逗孩子的 。 "
爱心总动员|"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要注意在最近热播的《以家人之名》中 , 也有中国式逗娃的一幕 。 剧里的李爸爸好心领养了相亲对象抛下的儿子贺子秋 。 有一次小区里的婆婆们来李爸的面馆吃面 , 看到在帮擦桌子的小子秋 , 便逗他说:"子秋 , 你可要好好表现 , 你不听话 , 你爸就要把你送走了 。 "
看见小子秋把话听进了的心里 , 李爸赶忙过来安慰 。 但即便李爸给孩子"吃了定心丸" , 小子秋还是担心被送走 , 半夜窝在厕所里洗着一家人的衣服 , 李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 这样的中国式逗娃实在不可取 , 不仅让家长尴尬 , 也让孩子受伤 。
爱心总动员|"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要注意大人们自认为是逗趣的一句玩笑话 , 孩子却很容易信以为真
为什么中国式逗娃的一句玩笑话总能把孩子逗哭呢?逗孩子的大人们总认为 , 我喜欢这个孩子才会想去逗他 , 有必要如此上纲上线吗?答案是肯定的 。 孩子的认知和理解是很单纯的 , 在年幼的阶段并不能清晰的分辨出哪些话是玩笑话 , 而哪些话又是长辈们开的玩笑话 。
在心理学中 , 有一种"权威暗示效应" , 即很多人都有一种安全心理 , 认为"权威人物"的语言、行为、选择等的正确性会比自己要高 , 所以对于"权威人物"的言行也是一种信服的态度 。 而大人们就是孩子心里的"权威人物" , 所以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对孩子影响很大 , 会让他们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 。
爱心总动员|"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要注意这些话最好不要拿来逗孩子:
1.伤害孩子感情的话
这在中国式逗娃中最为常见 , 譬如"你妈妈不要你了"、"你不乖的话 , 你妈妈就要把你送给别人了"等等 , 虽然长辈们在对孩子讲这些话时并没有本质上的恶意 , 但是却会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 还会滋生与父母的对立情绪 , 进而影响了家庭关系 。
爱心总动员|"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中国式逗娃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要注意2.伤害孩子自尊的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