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家庭农场” 海安彝族姑娘种出高效田
中伏,水稻大多已经二尺高了,但海安胡集街道青萍港村村民字红秀的承包田里,有几块地水稻才寸把长 。8月7日一大早,字红秀又到田里忙活了一圈 。哪里需要除草,哪里的稻患了稻瘟病需要防治,她了然于胸 。“前期汛期,稻田受了点损失,三十几亩田我重新上了早稻,虽然现在比人家的矮大半截,但做好管理一样能丰收 。”
字红秀是彝族人,今年34岁,虽然年纪不大,但与土地打交道已经十几年了 。用她的话说,“种田是我长这么大最喜欢的一份工作 。”
去年,字红秀创办起“红秀家庭农场”,承包的400亩土地实现水稻亩产1200斤、小麦亩产1050斤 。谈起种田,字红秀很自信:“好多老百姓都夸我呢,他们种了几十年都没有我种得这么好,感觉挺自豪的 。”
“种水稻的话,管水方面很重要,然后一定要把草除好了,其他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走在田间,字红秀讲起了自己的“种田经” 。今年汛期,一次除草剂打好了以后,字红秀发现田里的水稻也被打没了 。“一开始很着急,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面对三十几亩水稻可能面临颗粒无收,字红秀有些慌了神,但很快镇定了下来 。得益于多次参加过职业农民培训,字红秀知道现在普遍种的都是晚稻,需要150天生长期,如果找到110天成熟的早稻,就能赶得上秋收 。“但大家都说我们海安没有 。”凭着天生不服输的那股倔劲儿,字红秀问遍了身边的朋友、同行,最终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从盐城找到了110天成熟的早稻品种 。
这位从大山走出来的彝族姑娘,不仅将海安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更是帮助同乡们拓展致富增收的渠道 。她的家庭农场为多名少数民族的同伴和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她的带领下,当地村民、少数民族朋友们纷纷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
本报通讯员 张海伦 丁慧
本报采访人员 陈静
【|创办“家庭农场” 海安彝族姑娘种出高效田】
推荐阅读
- 人员■海安疾控:北京确诊病例密接者及相关人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货款|讨要货款却发现法人代表已变更?海安法院判了!
- 自行车|海安中大街车位难停,公共车位被锁自行车占位!
- 希沃|请海安市领导关注:希沃稳中标背后的教育黑幕
- 现代农业|海安15个农业重点项目落地 总投资额达24亿
- 海安|海安提高文化软实力含金量
- 海安|警方提醒!海安农村已有人上当!
- 乱停车|海安江海清水园小区乱停车现象什么时候能管理好?
- 服务点|海安新建3个特色智能服务点
- 严圣军|厉害了!海安严圣军荣获“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