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暴雨倾城后,哗哗的雨水去哪儿了( 二 )
雨入管网,管网入河,南通城内外的各条河流形成通盘“活水” 。水因势而动,在这个梅雨季浩浩荡荡经过通吕运河、海港引河等通江河道,安然入江入海 。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2018年以来,南通市坚持“江河联治、水岸共治、全域防治”治水思路,探索“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治水模式,实施“控源截污、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净化”的“一控三自然”科学举措 。这场缘起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治水新实践,同样让城市排涝解决了局部地区河水漫堤的“软肋” 。
“江河联治,科学治水,工程量是巨大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水活城,关键是内河畅流,科学布局水系河网,畅通完善城市水系,这样才能将势能以更高效能传遍河道,让水真正活起来 。为实现城区河道自然贯通,恢复自然流动属性,2018年以来,中心城区易家桥环河、工农河、任港一河等44条断头河全部接通濠河水系,通过在河中央设置拓扑导流墙的办法,让断头河河水“由死变活”,促使主要河道连成一张覆盖全城的巨大水网,夯实水体流动基础 。“活水”工程先后拆除影响水体流动的坝头坝埂100多处,开挖河道1745米,建设管涵1805米,对90座河道闸站实施自动化改造,通过闸站的精准管控,形成内河间的有序水位差,促进水体自然流动引排 。
据介绍,今年南通市区又有一批防汛排涝工程相继开工,其中包括城市河流闸站自动化建设,通甲河等多条河道清淤和截污整治,以不断扩大“活水”水系,优化水体结构,为城市排除内涝夯实基础 。
建“海绵城市”,
让市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这个梅雨季,经常在濠河边散步休闲的市民多有这样的感受:行走在这里,不再担心过去石材路面那样积了很深的水,一不小心就湿鞋甚至湿身,而是很轻松放心走在颜值一新、没有积水的道路上 。这种摩擦系数较大的新工艺板砖叫钢碴砖,主要原料为废弃钢渣,渗水性强,大雨滴至砖面后能迅速渗透至排水系统,雨后行人走在上面,鞋子再也不湿漉漉的了 。变废为宝的这种砖成本比石材道板低约三成 。
目前,市区濠北路、濠南路、濠东路、沿河路东段等11条道路人行道均采用了钢碴板砖铺设,既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也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邵雪军说,“防汛排涝,需要我们提升建设城市的理念,不仅完善传统意义上的管道网络,更要新建现代科学的城市海绵生态工程,形成立体排涝体系 。”
去年5月,南通市还建设了首个生态停车场——总面积14100平方米的五山滨江片区停车场 。施工负责人吕国忠说出了这座停车场的生态“玄机”:停车场透水性能超强,下雨之后地面也能保持干爽 。这是因为停车场道路使用的是透水混凝土,停车位使用植草格,铺设了草皮和陶土砖,下雨时,雨水会快速通过透水路面和植草格渗入地下,不仅避免路面积水,还可滋养草皮和周边花木,避免雨水资源白白流失 。
【|南通:暴雨倾城后,哗哗的雨水去哪儿了】“南通市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举措,结合长江生态岸线保护、濠河景观提升等建设了紫琅湖、植物园等一批高质量海绵项目,成功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荣誉 。城市湖泊的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景观,亦起到了蓄水池作用 。”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汤葱葱介绍,南通市还结合老小区改造、空闲地块开发、道路建设等,每年建成10个小游园,推广湿地、下凹式绿地以及透水铺装,增加汛期蓄水能力,目前市区累计139个小游园,丰富了城市小海绵体 。
“治水为民、人民治水、人水相依”,江海交汇、傍水而生的南通正践行治水新理念,大胆探索,开展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132条河道水环境“一控三自然”治水新实践,让一泓清水造福于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 。
本报采访人员 郭小平 吴银华 蒋娇娇
推荐阅读
- 学校■南通这所学校为他们募集煤炭款!原因超暖心…
- 服务区|南通交警走进高速服务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 门球|2020年南通市“退管夕阳”杯门球比赛圆满举行
- 普法|南通“七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 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南通警方开启百日攻坚行动
- 夕阳红|南通移动:“智慧养老”手机让“夕阳红”不孤单
- 南通大学|创业项目聚焦二孩家庭,南通大学喜获国赛金奖
- 禁停标志|南通市沿河路终点路段设置禁停标志,附近有车族存异议?
- |南通海关提醒企业:建立健全出口管制内部合规制度
- 南通|通大附院新院区南通医学中心开工 总投资26亿元,2024年1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