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国|中国维和军人: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认不出我
【人民中国|中国维和军人: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认不出我】
这是一份中国军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的官兵名单 。 从1990年起 , 中国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 , 目前已有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 也许这些数字过于空泛 , 人们并不能在其中感受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事业中付出了多少流血与牺牲 。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 , 本社采访人员赴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国维和部队培训基地采访了三位维和军人 , 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
本文图片
“女儿都认不出我了”
高朝宁是今年8月刚刚从黎巴嫩维和前线回到中国的 , 刚刚到家时不到3岁的女儿见到他都愣住了 , 不知道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皮肤黝黑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爸爸 。 “走的时候孩子还不到一岁 , 认不出也正常 。 ”高朝宁在讲这些的时候 , 眼神都变得温柔起来 , “认出我以后就趴在我身上不肯下来了 ,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爸爸在哪儿 。 ”
本文图片
和J3部长参观中国EOD小组排爆装备(右一:高朝宁)
本文图片
中国扫雷分队接受人道主义扫雷资质考核(摄影:高朝宁)
高朝宁是去年5月出发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任指挥长兼多功能工兵分队队长的 , 主要是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执行扫雷任务 。 普通人对地雷危险性的了解可能大部分来自于影视剧 , 觉得即使踩到了 , 如果控制压力慢慢挪开也许会没事 , 但其实真正的地雷往往一触发就会被炸的血肉模糊 。 高朝宁所在的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线上有大片这样的雷场 , 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扫除这些深埋的地雷 , 他自己形容这个任务是“在刀尖上跳舞” 。 有时候雷埋得很深 , 需要趴在那里一层层清理掉表面的土 , 再小心的挖出来 。 黎巴嫩夏季炎热干旱 , 30多度的天气 , 扫雷工兵需要穿着10公斤重的防弹衣 , 戴着头盔 , 有时候连续作业2个小时 , 稍有不慎人就可能脱水昏倒 。 更大的危险是 , 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的地区冲突频发 , 炸弹可能随时投到他们身边 , 这些都是生活在和平地区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
“这里是我实现职业价值最好的地方”
去年是朱四强第二次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执行任务 , 从副队长到指挥长 , 谈起心态的变化 , 他微笑着说:“反而更加踏实 , 知道是什么情况 , 也做足了相应的准备 。 ”
本文图片
朱四强医生(左二)与空运护送小组一起 , 赴驻地300公里外执行任务
本文图片
朱四强(右一)医生为当地人治疗
马里位于西非沙漠腹地 , 气候恶劣且局部冲突频发 , 建立一个设施完备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本来就很困难 。 实际上 , 联合国维和部队医生的本职工作只在救护联合国的雇员和相关的军人 , 但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以及长期驻扎与原住民深厚的感情 , 医护人员也常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人提供医疗援助 。 朱四强讲述他在马里工作时 , 有一天一位马里大叔急匆匆来找他 , 说自己的同事不停的吐血“要死了” , 他听了也很着急马上跟着大叔去查看他同事的情况 , 及时给予了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其实这位大叔的同事不是临终的大量吐血 , 只是比较严重的胃溃疡 , 吐出的沾血的胃液 , 及时治疗就可以康复了 。 这位患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 谈起这段经历朱四强十分感慨 , 自己的专业医疗知识为这个家留住了妻子和母亲 , 这家人也视他为救命恩人 , 作为一名中国维和军医的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在此刻显露无疑 。
推荐阅读
- 太阳照常升起“中国第一高楼”迎新年第一缕曙光
- 中国海拔最高气田跨年夜的坚守:戈壁寒夜保万家温暖
- 广西东兴边检开通绿色通道助8名遇险中国籍船员回国
- 中国各地冬泳爱好者在长春“劈波斩浪”迎新年
- #地下水#| 江苏苏锡常地区实施地下水禁采20年 地下水位回升至36.4米 人民日报
- 『医生』苏州援圭医生联手救治南美危重病人 “中国医生真了不起!”
- -44.5℃“中国最冷小镇”迎入冬以来最低温
- 第24届环球夫人大赛中国总决赛深圳举行
-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最低温突破-40℃
- 世界旅游小姐中国赛区冠军:积极备战向世界推介中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