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州:破解幼儿园大校额 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弱项

基础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从“能入园”到“入好园”,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统一部署,常州对标一流教育强市,紧扣“普及”和“普惠”改善学前教育短板弱项,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
聚焦短板扩资源,保障幼有所教
针对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上学问题,常州大力推进教育供给提档升级,三年内新增学位8万个,有效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教育基本现代化,努力确保学前教育“有园上、上得起、就近上、有质量”,推进中小学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全面推动高校职校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努力让每一个人都平等享受优质的教育 。
【教师|常州:破解幼儿园大校额 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弱项】相比人民的期盼,学前教育目前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 。“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幼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破解这些难题,才能啃下教育领域改革攻坚过程中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幼儿园大校额现象普遍存在 。大校额现象的产生是指幼儿园班级数超过国家规定轨制,导致学校办学规模过大的一种现象 。大校额现象的产生,源自国家、省、市对幼儿园办学规模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规定等遗留问题,以及受办园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均衡性等多元因素的影响 。
因办学边际成本的影响,部分幼儿园往往通过扩大办学规模,吸纳更多的幼儿就读,降低生均成本,借助扩大办学规模以降低办学成本 。为此,常州通过紧密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科学布局区域学前教育资源,开展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建立幼儿园布点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到2022年补足学前教育缺口学位数 。
标本兼治,破解大校额难题
既注重“硬件”建设,强化学前教育的规划和投入,也注重“软件”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监管责任;既注重治标,破解当前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也强调治本,补齐制度短板;既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也遏制过度逐利行为,分类治理无证办园……紧扣老百姓的关切,从根本上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 。据了解,常州大力增加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总量,进一步增强市级“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经费”对辖市、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实现了市级专项经费投入总量翻一番 。同时,建立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政府、社会举办者和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 。
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常州通过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标准核定、备案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教师员额管理体制改革 。“一本资格证”把牢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编外幼儿教师可通过考核择优转为备案制幼儿教师;“一张工资条”强保障,通过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提高幼儿教师待遇保障水平;“一本培训书”促成长,以实际需求和实践教学能力为导向,促进专业成长和终身教育 。
针对城镇新建小区、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等普惠性幼儿园资源严重紧缺的现象,常州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公办幼儿园为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辅、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办园体制,到2022年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不低于85% 。2020年后新建成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均应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
同时,不断深化办园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建立公办园和民办园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省优质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委托管理、城乡共建、校际联盟、项目合作等模式,推进名园集团化管理机制改革,到2022年实现区域内集团化办园覆盖率达9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