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的旋律|为什么孩子会反复要求家长读同一本绘本

【暖的旋律|为什么孩子会反复要求家长读同一本绘本】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自己在家鸡娃的时候 , 娃总是揪着一个问题翻来覆去的问 , 要不就是一本书让你反反复复地读 , 这是为啥?出现这种情况 , 家长应该怎么处理才不会又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曾经困扰我好久 , 但是在经过我与儿子一起共读了将近三年绘本的过程中 , 我发现孩子对于反复阅读绘本这件事情 , 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 ”1、孩子对熟悉的内容会有安全感和依赖感熟悉的事物对萌娃来说是最有安全感的 , 所以在和家长一起阅读的过程中 , 孩子在精神层面上 , 会对书中熟悉的内容 , 产生安全感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中 , 每个阶段都要求人们积极发展趋势和与对立的消极发展趋势之间达成平衡 。 孩子每次读书 , 就像在于熟悉的人和事物交流和沟通 , 孩子会在反复阅读中获得一种安全和依赖感 。以此对这个“世界”开始慢慢的熟悉和建立安全感! 2、孩子对故事的有一百种解读我们在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会发现 , 孩子的解读角度和我们不大一样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让孩子读绘本的原因 。 因为在故事里 , 作者会在故事里、图画里暗藏一些小细节 , 而大人一般读一遍 , 就觉得自己get到了全部内容 , 可这对孩子来说才刚刚开始 。 “我与儿子共读的过程中 , 每次儿子都能在图片上发现之前未发现的地方 , 很多时候不经过他的提醒 , 我都很难察觉到 。 ”就在孩子反复阅读的时候 , 总能联想到和自己有关的情景 。3、孩子可以在反复阅读中获得“成就感”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 。 他特别强调意志的实现对人的意义 。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向上意志”支配 , 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 , 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要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 即出人头地 。 而对于孩子来说 , 读书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 , 看到熟悉的画面 , 孩子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 当孩子看到这个画面马上就知道下一个画面 , 听到这句话就马上想到下一句话 , 看到这个情节马上就能预测出下一个情节的时候 , 这就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 是莫大的一种鼓励 。 虽然这么说 , 但对大人来说 , 反反复复读一本书 , 简直就是个折磨 。 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让大人们读的愉悦 , 又能让孩子在反复共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呢?1、和孩子玩接句子的游戏 。当孩子对整本书很熟悉的时候 , 就可以玩这个游戏了 。 你说上一句 , 然后假装下一句忘记了 , 让孩子接 。 这样既能提升孩子的价值感 , 又能让你能“少说”两句 , 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 而且绘本中的一些句型和词汇的运用都是经过作者和译者反复推敲的 , 让孩子通过这种非强制性记忆 , 一点点的建立自己的语汇体系 。2、在共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在图画中“找秘密”。 很多经典的图画书有的时候真的不是读一遍文字就能完全读懂的 。 因此 , 在于孩子一起读的时候 , 不如放慢自己的“眼睛” , 除了读文字外 , 多和孩子去观察图中的细节 。 当你发现一些孩子未发现的细节的时候 , 我们可以提问孩子 , 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隐藏这样的一个小秘密或者小细节呢?你可以作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去思考 。 孩子会对于这种“寻宝”游戏相当的热衷 。3、让孩子试试“看图复述故事” 当词汇也熟悉了 , 图也挖掘的差不多的时候 , 孩子还是要继续看的时候 。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试试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讲这个故事 , 当然这个过程中 , 让孩子边看图边讲述 , 前提是不要照搬原书的文字 , 一定要用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去讲 ,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做补充、调整语序、加一些更好的形容词等 。阅读的意义 , 往往是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 。 所以 , 不要因为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就担心阅读量不够 。 其实 , 孩子读书的意义在于在书中读出自己的那个“故事” , 甚至可以通过一个故事“衍生”出更多的故事 。 所以 , 放心大胆的让孩子们自己来选择读什么 , 怎么读 , 因为阅读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