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风险点( 二 )


5.迷信院校往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当下 , 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和家长依然会用自己的分数直接跟往年分数对比选择院校 , 但是这里严正强调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 因为每年的分数的价值并不能直接对等 , 简单地说 , 今年的500分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去年的500分 。
另外 , 在使用往年分数时 , 只看最低分也是不稳妥的 。 最低录取分只代表往年录取最后一名的考生分数 , 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极大 , 因此这其中存在着极大的特殊性 。
预防对策:考生在报考时 , 应通过一分一段表将分数折算成对应年份的分数 , 再进行对照参考 。 在对照往年分数时 , 除了参考最低录取分数线以外 , 还要关注平均分 , 不可完全迷信最低分 。
6.过分迷信院校“大小年”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 , 起伏较大 , 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 。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 。 一般来说 , “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 , 但并不绝对 。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受前一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宣传力度的差异等 。
预防对策: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 , 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 , 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 。 要全面分析“大小年”现象背后的“人为因素”这一社会动力 , 然后加以灵活运用 。 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 , 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 , 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 。 当年新开设的专业 , 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 大小年只能用来参考捡漏 , 并不能完全押宝在其上 。
7.过高估计自身实力
绝对不可高估计自身实力--因为学校必然会像网上购物一样 , 优先选择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 自己是什么实力 , 自己说了不算 , 学校说了才真正算 。 不可一股脑填报“三热”(地区、院校和专业都热门) , 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在填报时 , 过度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 , 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 , 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 , 全盘皆输 。
预防对策: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 , 选好保底院校 。 要相信 , 盲目自负必然支付额外成本 。
8.忽视下一批次院校的填报
压线考生 , 甚至线上二三十分的考生一定不要只盯准本批次志愿 , 必要时尽量认真对待下一批次的选择 。 毕竟 , 在填报的过程中我们谁也没法保证今年的录取结果如何 , 要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 试想 , 当我们填报了后面的批次时 , 在录取后可以考虑去或者不去 , 但如果没有填报 , 一旦上一批次滑档将无路可退 。
预防对策:重视并尽量填报好下一批次院校 , 如此可以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
9.过分重视专业 , 不服从调剂
不服从调剂 , 看起来简单 , 却等同于学生自动放弃了选择该大学其他学院的机会 , 而“不服从调剂”是高考录取当中退档的主要原因之一 。 有时候 , 明确专业是好的 , 为了长远的职业规划 , 当然该重视专业 , 但这要分情况 。 我们知道 , 平行志愿是只提一次档 , 而当安排专业时就意味着已经被院校提档了 , 一旦因为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就说明将失去本批次的录取机会了 , 风险极大 。
预防对策:为了避免在扎堆报考中沦为炮灰 , 专业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 。 我们一直都在奉劝各位考生和家长 , 服从调剂十分重要 , 尤其是上冲的院校 。 它是最后一道防线 , 如果真的需要看到“服从调剂”的选项 , 说明你已经危险了 , 如果还是执意要选择不服从 , 就需要自己承担后续惨痛的代价 。
必须注意 , 不填写“是否同意调剂”一栏 , 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 如对专业没有什么偏执的要求 , 一定要填上“同意调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