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理,UAL,GSA,拉夫堡大学,港理,选哪个好?

意大利和香港的学校不了解。说说英国的吧。

我自己念的是 LCC(UAL)的 MA 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MA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应该是LCC近一两年新开的专业(或者之前的专业改了名字),刚刚在官网查了一下,这个专业是属于Design School,也就是说教员配备是和IDC一样的。据我了解,英国的大部分学校对于服务设计/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的理解和课程设置应该类似。
其中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指的主要就是针对产品(尤其是互联网产品和新媒体产品)在使用流程中的优化,这个过程可能是人与人,也可能是人与物之间发生的。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更多说的则是人与环境、人与装置或者同样也可以是人与产品之间发生的互动,这种互动更强调interact这个过程。举个例子,在学校里我们做的项目大部分是针对比如博物馆的展品设计(Narrative),偏理论和概念的前瞻性设计(Speculative),当然也会有针对某个人群解决具体问题的设计。你看,虽然的确也涵盖了我们常说的人机交互,但是这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只是一部分。在整个Course里导师也更希望学生的项目可以不只是停留在人机界面上,包括Design School的其它Course的学生作品也是这样的。
人机交互(HCI)在UAL里没有相关课程设置,只有本科有一个类似的 BA (Hons) Information and Interface Design 。人机交互指的主要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以屏幕界面为载体的交互了,例如网页,App和车载设备等等。

但是对于英国来说,研究生的培养,主要还是教学生去做Design research和Critical thinking,通常一个项目的设计调研时间会占到整个Unit的70%以上。做研究的时候大部分设计师可能会感到无聊,尤其是一些习惯了商业公司设计节奏的设计师。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学的理论还是让我受益匪浅的,这种影响会在你以后的职业生涯、设计思维和发现思考问题的方式里慢慢体现出来。Theory和Design Methodology,确实在很多书本上也可以读到,但是当你真正有充足的时间、充足的精力和机会去实践一个项目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回环境。欧洲的互联网环境总体上没有国内这么发达,因为欧洲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太大了,很难达到国内这些产品这么大的用户量。伦敦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但是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公司在英国的分公司。
在伦敦,大部分跟商业交互有关系的公司,都是作为乙方的设计公司和做新媒体艺术的公司。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英国的生活基础设施信息化非常发达,大部分街边的店甚至都有自己的网站,这样的需求孕育出了这一批设计公司。对于这类占大多数的公司来说,他们做设计还是很严谨的,基本上继承了英国院校的设计方法和节奏。
所以从行业机会来说的话,确实伦敦会好一些,但是还是要靠自己争取。有很多招牌会和Workshop可以报名,有的是免费的,如果有所准备的话要在这些公司里找到一份实习机会,甚至是拿到工签并不是难事。

下面是我的专业MA IDC当时的课程设置,供你参考。

unit 1.1 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Theories \u0026amp; Methodologies)
-历史研究与现代语境下的延伸:Expanded Artefact
unit 1.2 人机交互:以人为中心设计(Human-Centred Design)
unit 2.1 预测性设计:后人类时代语境下的交互设计(Speculative Design)
unit 2.2 硬件交互:物理计算(Physical Computing)
【米理,UAL,GSA,拉夫堡大学,港理,选哪个好?】 unit 2.3 协作项目:(Collaborate Project)
unit 3.1 毕业设计:(Final Major Project)

留个坑,回头我会具体讲一讲课程的内容和我自己的感受。



■网友
我的建议很现实,你要做交互,那么你的机会不是在中国就是在美国。这些学校等级相互之间的差别没有那么大,专业性很难比较(对大部分哪怕是行内人士来说)。我建议你去伦敦的那个,因为在伦敦啊……可能认识到更相投的人、遇到更多的机会,就算没有,去有名气点的地方岂不更好?香港理工其实也不错,但是那不算留学吧,而且没理由英语环境岂不可惜?这是我作为有点相关背景的过来人给的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