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溶氧量」夏初高温天气下,好钓鱼吗?

影响鱼情的因素众多,比如水温、气压、食物、水深、水质等等,均可影响鱼的活性、摄食欲望。但在自然水域,有的因素作用更突出,有的因素效果更明显,而有的则要弱许多,其中水温因素扮演着关键、重要角色。回到钓友的问题“春末初夏气温30℃以上的晴天好钓鱼吗”为更好、更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1、春末初夏气温30℃以上晴天,钓鱼有一定的难度2、满足一定条件下,也会用好鱼情 「水体溶氧量」夏初高温天气下,好钓鱼吗?
文章图片
春末夏初气温在30℃以上,对钓鱼而言,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至于为何,如下。首先是高水温导致鱼活性低、摄食不积极。鱼属于变温冷血动物,体温随周围水体环境的温度变化而改变。但每个鱼都有最适宜的水体环境,比如鲫鱼在16-25℃范围内摄食最积极,而鲤鱼20-30℃范围内活性最高,所以当水温甚至30℃以上时,鱼通过两个方面调节体温变化:一是当遍布体表的侧线感知水温升高后,在趋温性的驱使下,会向水温较低,相对适宜的水层游动。气温30℃以上的环境下,深水区明显水温较低,鱼多向深水区聚集,而这恰提高了扬竿,包括垂钓的难度。二是通过体液(血液、组织液、水等)遍布全身的循环,以实现体温的调整。通过整个体温的调节,鱼的体温最大程度地接近水温,最小有0.5-1℃的温差,但如果水温过高,鱼的体温依然过高,同样会抑制它的活性。笔者也曾在气温超过30度以上的天气垂钓,如果是钓鲫鱼、鲤鱼等淡水鱼,偶尔有鱼口出现,绝大时间处于停口状态。 「水体溶氧量」夏初高温天气下,好钓鱼吗?
文章图片
其次水体溶氧量减少,抑制鱼的活性。气压与气温成反比,气温越高,气体膨胀,气压减小,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体溶氧量也减少。另外水温高,气体分子越活跃,水表的溶氧向外溢出的动力提高,进一步造成水体溶氧量减少。春末夏初气温达到30℃以上时,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水体溶氧量越低,越不利于鱼的觅食,垂钓难度越高。综上所述,春末夏初气温超过30℃时,气温越高,水温、溶氧量越不利于鱼的活性,对鱼的摄食欲望抑制越强烈,鱼群在游向深水区的动力越大,垂钓难度也越大。 「水体溶氧量」夏初高温天气下,好钓鱼吗?
文章图片
气温高于30℃就一定钓不到鱼吗?显然不是,估计不少资深老钓友都有类似的经历:炎炎烈日,水温较高,钩饵入水后,却与预想的不同,浮漂忽然动作,或顶漂、或黑漂,先扽竿后提竿,一条大体型鱼上钩了,接着又有连续上了几条。那么这样的鱼情通常在高温天气什么情况下出现呢?高温天气下,河流、湖泊的入水口容易出现鱼情较好的情况。入水口处,因流水与水面碰撞、交汇,水体中汇入大量空气,周围水域的溶氧量大幅度提升。另外流水流动,与水面碰撞的过程中,也会向外释放出部分热量,相比其他位置的水域,水温也来越低一些。所以春末夏初气温超过30℃时,河流入水口处溶氧量丰富、水温低,周围水域里的鱼在趋温、趋氧的驱使下,会向入水口处聚集。活跃在这里的鱼群活性高,摄食也相对积极,垂钓难度自然低一些。如果入水口处恰好有水草、树荫等,将会降低水体温度,垂钓难度进一步下降。 「水体溶氧量」夏初高温天气下,好钓鱼吗?
文章图片
聊城徒骇河与西新河交汇处,夏季经常发生西新河向徒骇河走水的情况。与其他钓点相比,交汇处位置鱼情明显好一些。大部分钓点鱼口频率低,长时间偶尔一口的情况下,交汇处的鱼口频率高,吃饵迅猛,大幅度顿口后,常有大鲤鱼、大草鱼上钩。笔者的一位朋友,就在这个位置,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流水的情况下,一次收获4/5条3斤左右的鲤鱼,让周围钓友直呼意外。 「水体溶氧量」夏初高温天气下,好钓鱼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