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服装设计师品牌的价格普遍偏高( 二 )



“智能买手”收集媒体、KOL以及电商平台的海量数据,确定时尚流行的整体维度,然后基于数据库将每件衣服打上标签,并对流行度进行评估,从而辅助ICY买手团队选择产品。

同时,系统根据时尚元素数据库对衣服流行等级做判断、确定首批产量,通常在100件以内。之后,“根据消费者的销售数据去配置供应链,缩短供应链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降低库存。”

创始人说“我们更像是服装领域的数据公司。我们不做设计,做的是供给配置,消费数据就是供给配置的核心。”

“智能补货系统”则在产品上架7~14天后,综合销量等数据生成曲线,模拟售卖季的整体销量,根据现有库存、生产周期决定合理的进仓速度。ICY与工厂建立合作,可小批多次补货,15-20天完成生产。

根据公开数据,有50%的款,被淘汰,其余进入到生产环节。由ICY负责投入资金生产及品控。
第三步: ICY ICON时尚联盟推广

时尚电商的推广,一直是难题 ,渠道很多,成本很高。相对来说,博主是比较见效快的模式,已经成为时尚营销标配。但博主良莠不齐,很多品牌都拿不准,是这个明星带货呢?还是那个红人起量?

虽然设计师可以通过朋友关系,送或借明星衣服,但毕竟靠自己维护的关系有限。大的品牌会自建团队或者外包维护媒体关系。
ICY非常聪明,既然我不知道到底哪个人最有用,干脆我建个明星+博主+素人的联盟。这个联盟在app前端,被标注为 ICY ICON。

ICON频道,以信息流展示明星和博主穿搭图片。

为啥服装设计师品牌的价格普遍偏高


建立联盟,一个考虑是带来大量关注。明星并不能承诺为某款衣服带销量,但是可以带来高关注度,所以ICY用大量明星、博主造势。这到不是ICY的独创 ,作为平台和众多明星、博主建立合作是天然的优势,比如D2C平台这方面做的就很不错。 只不过ICY给这个模式起了名字,当做独立的内容产品来运营。

另一个考虑,则是通过博主的二次演绎,把服装变成内容产品、做二次传播。创始人认为:服装的灵魂一半由设计师赋予,一半是演绎者创造。所以素人也在这个内容体系内。 不过,我个人觉得,演绎者创造的灵魂,这点没有太看出来。

下图,成为ICON的粉丝基础。

为啥服装设计师品牌的价格普遍偏高


同时,ICY 还和知名设计师做联名、参加时装周活动等形式扩大声量。
以上,就是ICY 商业模式中的 三个要素:
设计:设计师众包
生产:智能弹性供应链
推广:ICY ICON 时尚联盟

为啥服装设计师品牌的价格普遍偏高



你可能看明白了,在 ICY 的模式里,设计师相对轻松,只负责设计和最后的联名推广。而产品生产、补货、推广由ICY主导。ICY 要承担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

ICY为什么要做这么重的模式?

源于一个最基本的洞察:设计师品牌在中国的供需错位。年轻人喜欢设计师品牌, 买不起;而买的起的中年人,又有更多选择,未必一定买设计师品牌。
这说明设计师品牌需要“平民化”,平民化的背后是供应链能力提升,所以 ICY 从这个模式切入。

1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单款服装的合理生产量、筛掉不好卖的款。降低生产成本
2 及时补货,避免因为补货难,导致衣服过季。提高了整个款的销售量
3 博主、明星联盟集体造势,降低了单款衣服的宣传成本


■网友
首先,可以笼统点来说,那些真正作为设计师的人,大家是没有什么资格去贬低他们的,他们都是努力拼命创作了自己梦想的独立品牌的,如果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实现了,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了。其次,分2类,一类是偏向于商业型的,人要赚钱离不开市场,所以价格懂得另一类是偏向于艺术型,作为设计师,有挺多人是有着一颗艺术的心来设计每一件衣服的,他们每一次的设计都向人们大声说着自己的想法,衣服就是他们给这世界写的信,当做为艺术品当然也不是说每个设计师的衣服都理所当然的贵了,肯定有些糟糕但却昂贵的衣服。但是我想说的是,当灵感闪过设计师的脑子,他们努力地做出自己脑海中的那些艺术品,甚至用到独特的缝纫技巧,模特穿上它们走过T台,它们被展示在一排排橱窗前的时候,就不仅是衣服了,它们圆的是一位艺术家的梦。有些人不能理解,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过它,只是在别人说它有多昂贵的时候偏激地瞧不起它,酸的很,说这一切都是狗屁,挂在橱窗里就了不起了吗,它们应该和外面那些价格亲民的衣服买一样的价钱。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无法理解艺术这个领域,他们甚至会耻笑这些设计,因为无法理解而耻笑一样东西,我觉得是最丢脸最无知最暴露下限的事情了。毕竟艺术不是用来取悦大众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