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黄帝内经》脏腑养生25金句( 三 )


19▍夫五味入口 , 藏于胃 , 脾为之行其精气 , 津液在脾 , 故令人口甘也 , 此肥美之所发也 ,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 肥者令人内热 , 甘者令人中满 , 故其气上溢 , 转为消渴 。
释文:正常情况下 , 饮食入胃 , 经过初步消化 , 再由脾输布到全身 。 如果脾脏有热 , 失去正常功能 , 则津液停留 , 向上泛溢 , 就会使人产生口中发甜的症状 。 这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所诱发的疾病 。 得这种病的人 , 大都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 。 厚味使人生内热 , 甘味使人胸腹满闷 。 因此食气上溢出现口甜 , 日久化为消渴 。
20▍人受气于谷 , 谷入于胃 , 以传于肺 ,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
释文:水谷进入人体 , 经过脾胃运化 , 产生水谷精微传注于肺 , 经过肺的宣发作用 , 把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 , 从而使五脏六腑皆得到营养 。
21▍肺者 , 脏之长也 , 为心之盖也 , 有所失亡 , 所求不得 , 则发肺鸣 , 鸣则肺热叶焦 。 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 , 发为痿躄 , 此之谓也 。
释文:肺脏在五脏之中位置最高 , 覆盖在心脏之上 , 它是各脏之长 , 如果精神受到刺激 , 或欲望不能满足 , 就会使肺气不通畅 , 而发生病变 , 热邪造成肺叶焦枯 , 无法将津液输送到全身 , 便产生五体痿 , 因此说五脏都是由于肺热叶焦 , 而产生痿躄的 , 就是这个道理 。
22▍中焦亦并胃中 , 出上焦之后 , 此所受气者 , 泌糟粕 , 蒸津液 , 化其精微 , 上注于肺脉 , 乃化而为血 。
释文:中焦也是出自胃的上口 , 在上焦之下 , 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 , 化生为营气和津液等营养物质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 , 并依赖肺的呼吸 , 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方化而为血 。
23▍脉气流经 , 经气归于肺 , 肺朝百脉 , 输精于皮毛 。 毛脉合精 , 行气于府 。 府精神明 , 留于四脏 , 气归于权衡 。
释文:遍布全身的较小经脉中的精气 , 逐级归流进入到较大的经脉中去 , 全身的经脉均和肺通连 。 所以 , 全身的精气最后总归入肺 , 肺脏再把精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皮毛) 。 体表的精气再进入经脉中 , 返流入人的经脉中……经脉中的精气就这样正常运行而不紊乱 , 并周流人心、肝、脾、肾 , 从而使脉中的精气趋于平衡 , 使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协调 。
24▍悲则心系急 , 肺布叶举 , 而上焦不通 , 营卫不散 , 热气在中 , 故气消矣 。
释文:过度悲哀使心联系其他组织的脉络痉挛拘急 , 还会影响到肺 , 使肺叶张大抬高 , 呼吸异常 , 以致胸腔胀满 , 气的运行不通畅 , 营卫之气不能布散到全身 , 停留在胸中 , 时间长久转化成热 , 而损耗气 , 所以说悲则气消 。

25▍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 , 乐恬淡之能 , 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 故寿命无穷 , 与天地终 , 此圣人之治身也 。
释文:所以明达事理的人 , 懂得调和阴阳的重要性 , 不做对养生不利的事 , 而能顺乎自然 , 以安闲清静为最大快乐 , 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终保持无忧无虑的境界 , 因而可以长寿 。 这就是聪明人的养生方法 。
………………………………………………………………………………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 , 非专业人员请在专业医师药师指导下尝试 。
?㊣?部分新闻源素材源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张文宏』《黄帝内经》脏腑养生25金句】?㊣?修正堂膏方、药茶、普药、非药系列咨询或合作 , 请私信我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