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子#老布鞋“走”出致富新路子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赖淑芳(右)在确认顾客购鞋的付款记录。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今年62岁的赖淑芳已经做了40年的“唐昌布鞋”。打布壳、打堂底、捶底……要经过32道工序后,一双唐昌布鞋才会最终成形。目前,在唐昌镇,只有赖淑芳一家还在坚持做手工布鞋。 作为“唐昌布鞋”传承人的赖淑芳,曾像许多老手艺人一样,担心“后继无人”。随着“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双老布鞋重新迎来发展机遇。 2015年,儿子艾鹏辞职回来继承赖淑芳的手艺,并在当年就开了网店。增加高端布鞋的产量,拓宽销售渠道,让赖淑芳家的唐昌布鞋逐渐有了起色。2019年,赖淑芳家布鞋产量超过一万双,利润达到30多万元。 随着知名度和销量的增加,赖淑芳开始拓展制作团队,目前“唐昌布鞋”的制作团队已经拓展到了13人,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在战旗村,如今的“唐昌布鞋”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成为了当地发展乡村振兴的一项产业。 “今年的疫情虽然对布鞋销量有一定影响,但随着复工复产和旅游逐渐恢复,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改良制作工艺,争取赶上去年的销量!”赖淑芳充满信心地说。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工人们加紧制作布鞋。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6日,在战旗村,赖淑芳记录当日布鞋的销售量。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赖淑芳在整理摆放制作完成布鞋鞋底。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赖淑芳使用缝纫机给布鞋纳底。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工人使用缝纫机绱鞋。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6日,在战旗村,赖淑芳为店里的顾客介绍布鞋面料和做工。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赖淑芳在整理制作布鞋用的布壳。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赖淑芳使用缝纫机给布鞋纳底。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 #新路子#老布鞋“走”出致富新路子】
文章图片
4月17日,在战旗村,赖淑芳为采访人员展示鞋底布壳的用料层数。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推荐阅读
- 大别山区贫困村的致富经:筑牢产业根基构建乡村振兴高楼
- 长江流域渔民退捕“上岸”实现扩产新致富
- [发财]“发财捷径”原是歪路 “刷单致富”涉嫌犯罪
- 新疆牧民搭上旅游快车从赶着牛羊跑“变”致富领头雁
- 村支书带领乡亲“改造”家乡:花海铺就致富路
- “一链一网一窗”激活致富链湖南消费扶贫打开致富门
- |南阳镇创新种植模式拓宽致富路
- |一口高压锅,见证致富历程
- 金杯|创业吗朋友?金杯海狮王8.49万带回家魔术空间 岂止于“大”高效便捷、快速致富美“好”品质 舒适加享澎湃动力,“省”心“省”钱
- |淮安农工党:铺就“致富路” 共筑“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