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烂柯人”如何改变千年习俗

浙江衢州:“烂柯人”如何改变千年习俗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 有一个“烂柯人”的典故:“信安郡石室山 , 晋时王质伐木至 , 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 质因听之……俄顷 , 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 , 斧柯尽烂 。 既归 , 无复时人 。 ”
信安郡石室山 , 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烂柯山 。 “烂柯人”王质遇仙的故事 , 常常被世人形容沧桑巨变 。
烂柯山下 , 在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 , 有个近千年的村落——上洋村 。 该村延续了一个千年习俗:亲朋共餐共食 , 筷来箸往 , 亲密无间 。
3月22日 , 在全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中 , 上洋村第一个让公筷公勺走进了《村规民约》 。
1、《村规民约》 破例增补什么
1992年 , 为化解分田到户的矛盾 , 上洋村结合实际 , 制定了本村首个《村规民约》 , 28年来 , 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村级治理 , 形成村务公开、透明的治理模式 。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 上洋村在村级换届之后 , 按照惯例每三年才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一次 。 今年3月中旬 , 村两委破例提出要在《村规民约》中商讨是否增补使用公筷公勺 。 消息传开 , 全村关注 。 街道和村委会广为宣传: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实行共餐制的国家之一 , 而共餐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根源 。
2018年9月 , 衢州市一位在家里坚持近20年用公筷公勺的90岁老人给衢州市委、市政府写信 , 倡议使用公筷公勺 , 此信引起市委书记徐文光的高度重视 。 其时 , 衢州正在制订市民公约《衢州有礼20条》 , 其中第九条“桌餐不翻菜 , 提倡用公筷” , 恰与老人的建议一致 。 衢州因势利导 , 在全市推行使用公筷公勺“进机关食堂、进包厢餐桌、进校园课堂、进社区家庭、进法规公约”等活动 。
两年来 , 衢州市餐饮服务单位已经全面执行公筷公勺 。 但是 , 在千年习俗面前 , 尤其是在农村 , 公筷公勺的习惯并没有培养起来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 3月21日上午 , 花园街道干部、村两委、村民代表和生产队长20人 , 齐聚上洋村村委会议室 , 就准备启动《村规民约》增补使用公筷公勺进行讨论 。 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抛出议题 , 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
开始 , 有人仍不以为然:共餐共食、箸来筷往 , 图的是热闹 , 也向来是朋友间表达亲密的方式 。 使用公筷公勺不是显得既矫情又生分了吗?是否小题大做了?
“一家人住一个屋檐下 , 生病了要传染 , 靠公筷也防不住啊!况且吃个饭就几分钟 , 筷子换来换去太麻烦了 。 ”也有人说 , 跟公婆一起住 , 老人爱用自己的筷子给小辈夹菜 。 虽然也曾经提议用公筷 , 没想到遭到老人强烈反对 , 差点引发家庭矛盾 。
有人顾虑 , 倘若写进了《村规民约》 , 就要确保真正实施 。 但真的要实施 , 谈何容易?如果形同虚设 , 就会影响《村规民约》的权威性、严肃性 。
2、公筷为何难落地
上洋村的现状和争论充满共性 。
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引发了全社会对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大讨论 。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 , 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说:“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餐桌上的革命 , 舌尖上的文明 , 那就是公筷公勺行动 。 ”
【浙江衢州:“烂柯人”如何改变千年习俗】其实 , 比起分餐制 , 使用公筷公勺并不会少了餐桌情谊 , 大家还是一桌吃饭 , 一起分享美食 , 只不过多了一道盛饭的工序而已 。 那么 , 推行公筷公勺为什么难落地?究竟难在哪里?
专家分析 , 首先是难过人情关 。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 , 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一直以来 , 没有人认为使用公筷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 反而认为使用公筷显得生分 , 让人感觉感情冷淡 。 即使外面餐馆提供公筷 , 不少人也觉得两双筷子换来换去很麻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