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烂柯人”如何改变千年习俗( 三 )


“老人家 , 您家里吃饭用公筷吗?”采访人员问 。
“用的、用的 , 公筷还是黄书记发的呢 。 ”老人指着黄岳华笑呵呵地说 。 老人的身体硬朗健康 , 思路清晰 。
吴林忠兄弟几个 , 把父亲接到家里轮流照顾 。 “俗话说 , 积习难改 。 我们曾经还担心分筷分勺 , 老人会不习惯 , 不高兴 , 说我们用公筷是瞎讲究 。 想不到父亲会这么开明 。 ”吴林忠说 , “父亲年纪这么大了 , 还在争取改变习惯 ,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遵守《村规民约》 。 ”
“疫情当前 , 人们的健康意识被唤醒 。 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 , 加大宣传力度 , 就会事半功倍 。 ”花园街道党委书记严声建说 。
4、《村规民约》 村村有约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需要一个过程 。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 我们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 。 否则 , 让公筷公勺走进《村规民约》 ,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 ”柯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邱雪萍说 , “中国的新风貌不仅展现在众多的摩天大厦和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上 , 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卫生的环境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上 。 尤其在广大的农村 , 更是如此 。 ”
这正是上洋村让公筷公勺走进《村规民约》的意义所在 。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 ”文明是一篇大文章 , 不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 , 大事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 无从落地 。
“不妨就从下一顿饭做起 。 ”疾控专家刘卫平说 , “就餐时要大胆地提出使用公筷 , 而不应该碍于面子而维持原状 。 使用公筷就是保护你我 , 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 , 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 ”
有专家认为 , 上洋村将推行公筷公勺既放在村民自治大背景下 , 又找到利用村规民约助推的科学方法 , 进而引导村民共同遵守新规、倡导新风 , 这正是一种符合乡情、可操作的好方法 , 也体现了乡村治理的智慧 , 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
“上洋村与时俱进 , 让公筷公勺走进了《村规民约》 , 在全区行政村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表率作用 。 ”衢州市副市长、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说 , “柯城区以前是倡导 , 现在会义务性规定 , 力度更大、范围更广 。 最终 , 让文明行为从政府倡导变为公众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柯城区以上洋村为示范点 , 通过全城覆盖、全员培训、全域推广、全面激励、全程督查 , 执法惩戒等一系列硬核举措 ,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 促使人人摒除以往陈规陋习 , 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衢江区请区长当主角 , 拍摄使用公筷短视频 , 做健康用餐的示范者;龙游县进行“筷乐”家庭评选 , 以点带面全域推广;江山市制作“黑白配”识别公筷 , 每套餐具配套黑的是私筷、白的是公筷;常山县专门定制带有“有礼”城市品牌的公筷公勺 , 奖励给标杆餐饮企业以及每月“有礼红榜”上榜的家庭;开化县将公筷公勺使用与尊老爱幼、邻里互帮、个人征信评价等结合……
“《村规民约》是衢州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利器’ , 一直以来 , 衢州市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最基层下移 , 全市1482个行政村‘村村有约’ , 当前正着手修改完善 , 做到与时俱进 。 ”徐文光表示 , 疫情是一次危机 , 也是一次提升社会文明、培育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契机;是一场大考 , 更是一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试金石 。 衢州市将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 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衢州素材” 。
(本报通讯员 张桂芬 本报采访人员 严红枫 陆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