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时间】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春天是吃野菜的季节。白蒿也叫茵陈,因为它生长在荒地河滩,沟壑山畔,存量少、采挖难度大,当地人们将白蒿称为“黄金”野菜。采挖白蒿的“掘金”队伍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一场春雨过后,阳光也变得多情起来,暖暖的,温暖着我的身心,春光明媚,桃花朵朵,心情也畅快了好多!看来人的心情好坏和季节环境密切相关,冬天天干物燥,人也变得躁哄哄的!民谚说:“二月茵陈,五月蒿”。二月茵陈治黄痨,五月青蒿当柴烧。为保一年无灾病,家家户户挖白蒿。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享受一下舌尖的美妙。
 【抓紧时间】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年过完了,春回大地,就到了挖白蒿的时节。它正月时细碎难采摘,但药用价值最高,叫“茵陈”;二月时棵大正壮,容易采摘然药性减,适宜食用,叫“白蒿”;三月时叶败株黄,药性不再,嚼之干腊垫牙,只能当柴,叫“蒿子”。茵陈的别称很多,有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等,属管状花目,菊科。民间多称其为白蒿,因为经冬不死,春时因陈根而生,故名茵陈。一入夏,因雨水丰足,蒿草则长势迅速,株高有时过米,故而百姓也称其为茵陈蒿或蒿子。对之,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述说:“白蒿有水陆两种,曰蘩,皤蒿。即今陆生艾蒿,辛薰不美;曰蘩,由胡。即今水生蒌蒿也。谓其春时各有其名,至秋老则皆呼为蒿矣。曰藾,曰萧,曰萩,皆老蒿之通名。白蒿二种形状相似,但陆生辛薰,不及水生香美。”以前,沼泽丰沛,水蒿亦多,但还是以陆生的白蒿为多见,故而本地民众所说的白蒿,即指陆生。春吃白蒿正当时,品味舌尖上的春天。
 【抓紧时间】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宋代医寇宗奭曰:“青蒿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而香。”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茵陈的吃法不是很多,一般有焯水凉拌、相炒肉丝、茵陈窝头及茵陈粥等,在南方,还有以米粉作茵陈糕、茵陈团的习惯。当然,还有人用茵陈来泡茶喝的。白蒿芽菜疙瘩是家乡人最经典的吃法。记忆里,母亲每年春天都会做。把采来的白蒿芽洗净晾干,撒些面粉搅拌均匀,上锅蒸十几分钟左右,白蒿的清香就满屋缭绕。蒸好后,放蒜泥、盐、醋、干辣椒,再用冒着浓烟的热油滋啦啦的浇过,鲜美醇香的“菜疙瘩”便大功告成了。香喷喷的美味,顿时让人垂涎三尺。尝一口,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
 【抓紧时间】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春天这时节,田野里在枯叶覆盖下,萎蔫的白蒿下面根部萌发出一抹新绿,刚刚长出来如一枚铜钱那样大小,疏散纤细的小叶子,形状像雪花,颜色微绿,根部泛白,叶梗茸茸的,给人一种温和柔顺的感觉。我弯下腰,手趴开周围的枯叶藤蔓,小心翼翼地伸到蒿根部,抓住它新发的嫩芽,往两边一掰,或用指甲一掐即到手心里了。白蒿虽然早生,长大变绿却在农历二月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起生。”白居易的诗,至今还是黄河两岸一岁新绿的真实写照。小时候,春天里常吃两种蒿,一种白蒿,另一种叫米蒿,米蒿是长在麦田里的,幼苗时,叶干柔嫩,味道清香,宜于裹面来蒸。与白蒿相比,米蒿多汁,容易粘糯。白蒿水分较少,比较干涩。因此,幼时吃到的白蒿,都是裹面较多的,遮了白蒿的口感。
 【抓紧时间】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 【抓紧时间】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春吃白蒿正当时,品味舌尖上的春天。要吃茵陈就要在二、三月采摘,到了四月份,茵陈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越长越高,最后成为平凡的乡野之草。白蒿普普通通,生在贫瘠的土壤中,历经风霜雨雪,严寒冰冻,虽默默无闻,但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恩惠。小伙伴们,春暖花开,抓紧时间挖些白蒿野菜,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