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谁能顺势崛起?疫情之下教育洗牌:如何突围( 三 )
文章图片
【「疫情」谁能顺势崛起?疫情之下教育洗牌:如何突围】其二 , 它的线上化储备非常长 , 鸿文教育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做线上的业务储备 。 因此这次从线下转线上速度非常快 , 在过去线下 , 鸿文每个老师只针对一个地区教学 , 转线上之后 , 老师的教课内容可以多地区使用 , 反而把老师的利用率提升了 。
此外 , 鸿文教育集团旗下品牌“鸿文高考在线”为全国高考学子精心准备的高考二轮复习课程 , 在“学习强国”APP的“在家学习”系列版块早早就已经上线 。
其三 , 将直播技术与教研实力与运营经验结合 , 确保线上线下的无差异化运营 。 在疫情期间 , 线上课程要做到对线下体验的复制是一大难点 。 鸿文的做法是加强教师的合作教研 , 针对学生居家自学的特点 , 通过教师的深度合作 , 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与内容 , 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可行的指导 , 并为之答疑辅导 。
笔者注意到 , 在2月份鸿文高考在线直播第一批课程开播时 , 同时在线超过万人 , 九大高中科目授课直播间瞬间爆满 。
其四是 , 强化直播层面的互动性体验 , 确保更好的教学质量 。
在线授课的难题是很难做到类比线下的互动感 。 而鸿文教育的做法是通过加强远程培训 , 多模式、多角度提高线上课程的吸引力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 而不只是单纯地做内容输出 。 笔者观察到 , 在鸿文全网直播课堂上 , 学生们能使用直播软件功能和教师实时互动 , 万人同时在线 , 交流颇为热闹 。
疫情下高考培训刚需性极大凸显:鸿文教育崛起的可能性多大?
从鸿文当前的应对方式 , 我们或许也可能看到当年非典期间 , 新东方崛起的路径 。
2003年的新东方彼时刚刚搞定ETS的版权之争 , 进入增长的快车道 。 但随着“非典”疫情来袭 , 新东方报名的学生突然断崖式下跌 , 现金流出现巨大缺口 。
新东方当时的退学费的学生从四楼排队排到了一楼 。 而新东方当时快速反应 , 通过借债平息退费潮后 , 新东方做出一个重要举措 , 即从2003年4月25日开始直至6月30日高考结束 , 新东方对全国复习高考的考生 , 免费开放新东方远程高考英语辅导课程 , 由新东方中学英语部的优质教师在线给学生们讲授 。 在非典过后 , 学生蜂拥而至 , 新东方也因此获得了报复性的增长 , 成长为行业的巨头 。
而鸿文当下面临的市场井喷的培训需求比新东方的英语培训有过之而无不及 。 因为在疫情之下 , 在高考临近的时间点以及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等焦虑下 , 当下高考培训比英语培训、少儿编程类、职业教育等领域培训的刚性需求要大的多 。 这种超高刚需性将推高整体市场的需求度 , 而鸿文这种以高考培训为核心的机构全面转型线上 , 依赖快速线上化布局与高质量的课程与师资投入适应了疫情下的节奏 , 或因此收获不少的市场红利与增量用户 。
可以看出 , 新东方VS鸿文 , 前者在英语培训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 , 后者在高中教辅领域有绝对的影响力 , 而疫情都倒逼了他们的快速的线上化转型 , 两者都是有足够的资源与线上化储备 。 在危机中 , 都依赖快速线上化布局与高质量的课程适应了疫情下的节奏 , 将生源带入到线上 , 确保留存度与口碑 。
与之相反的案例是 , 当下一些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推出招聘计划 , 甚至催生出“共享教师” 。 这透露出不少教育玩家师资储备弱、课程体系缺失的短板 。 因为共享教师无法提供高质量、连续性的教学 , 在特定领域 , 很难拿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质量与效果去吸引用户 。
在《反脆弱》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 , 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下时 , 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 从新东方到鸿文 , 它们都以各自的应对方式形成了自身的反脆弱能力 。
推荐阅读
- 疫情■1月2日江苏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大连市卫健委:此次疫情与大连“7.22”疫情无关联
- 樊金龙■省领导带队检查节前涉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 张伯礼:后疫情时代要保障民众生活尽快恢复
- 绥芬河新冠肺炎新发疫情首例患者治愈出院
- 李兰娟:国外疫情持续蔓延,严防输入是当下最重要任务
- 钟南山:随着冬天的到来,内地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 直击成都市郫都区核酸检测现场:众志成城抗疫情民众“感觉很安心”
- 筑牢疫情防控“大防线”上海确定三大重点任务
- 今冬明春中国疫情防控还需过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