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最大的败笔:满脸褶子、一身赘肉,他凭什么演大学生( 二 )


观众本应看到一个略显紧张、甚至有些手足无措的年轻人 , 可于和伟的表演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来视察工作 , 这与角色设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禁感到出戏 。

为了贴合年轻刑警的形象于和伟在表演中也做了一些努力 , 比如刻意加快语速、增加肢体动作 , 甚至在一些情节中加入了略显夸张的表情 。
但是这些努力却适得其反反而更加突显了他的年龄感 , 一个中年人模仿年轻人的举止 , 很容易显得做作和不自然反而让观众更加难以接受 。

类似的“装嫩”困境在其他中生代男演员身上也屡见不鲜 , 在热播剧《狂飙》中张译饰演的安欣在剧集初期同样是年轻刑警的设定 , 但他略显沧桑的面容和沉稳的性格也让不少观众感到违和 。

即使他后期演技炸裂也难以弥补前期的“装嫩”带来的不适感 ,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人世间》中辛柏青饰演的青年周秉义 , 尽管演技在线但年龄感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为何中生代演员频频陷入“装嫩”的尴尬境地?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影视行业在演员选择上面临的两难选择 。

男女演员的不平等对待
一方面合适的年轻演员难觅 , 并非所有年轻演员都能胜任复杂的角色 , 尤其是刑侦剧这种对演员演技要求较高的题材 。
许多流量明星空有颜值 , 却缺乏足够的表演经验和实力 , 难以驾驭有深度、有层次的角色 。

另一方面中生代演员演技更加成熟 , 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到位 , 他们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扎实的演技功底 , 能够更好地诠释复杂的人物内心和情感变化 , 这是许多年轻演员无法比拟的 。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许多制作方宁愿选择让中生代演员“装嫩” , 也不愿冒险启用演技不成熟的年轻演员 。

有趣的是相比男演员 , 女演员的“装嫩”更容易招致批评 , 这或许与社会对男女演员的审美标准不同有关 。
社会普遍对女性的外貌要求更高 , 对女演员的年龄也更加敏感 , 一个中年女演员如果去饰演少女角色 , 往往会引发更大的争议和批评 。

而男演员在这方面相对宽容 , 即使年龄与角色不符只要演技在线 , 观众也更容易接受 , 然而这种双重标准并不意味着男演员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装嫩” 。
观众对演员年龄与角色匹配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 即使是男演员如果年龄差距过大 , 也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

对于中生代演员来说如何在年龄感与角色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 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的难题 。
他们需要在表演中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 , 用更自然的表演来弥补年龄上的差距 , 尽量避免刻意的“年轻化”表演 , 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 , 赢得观众的认可 。

我是刑警剧情、服化道优秀
尽管于和伟的“装嫩”引发了争议 ,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是刑警》整体上仍然是一部高质量的刑侦剧 。
它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 除了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之外 , 更得益于其扎实的剧本、精良的制作以及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

《我是刑警》的剧情节奏紧凑案件设计环环相扣 , 没有为了制造悬念而故弄玄虚也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加入狗血的爱情戏码 。
剧集以纪实的手法 , 展现了刑警们侦破案件的真实过程 , 每一个案件都取材于现实生活 , 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

这种贴近现实的叙事风格 , 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 也让剧集更具深度和厚度 。
而且《我是刑警》在服化道方面也力求真实 , 无论是警察的制服、警车的型号 , 还是案发现场的布置都尽可能地还原了现实场景 。

这种对细节的考究 , 不仅增强了剧集的真实感 , 也体现了剧组的专业态度 , 在如今许多国产剧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的环境下 , 《我是刑警》的精良制作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
除了于和伟之外《我是刑警》的其他演员也贡献了精彩的表演 , 他们大多是观众不熟悉的面孔 , 这反而让他们更容易摆脱过往角色的束缚 , 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角色中 。

他们没有流量明星的偶像包袱也没有老戏骨的架子 , 用自然而真实的表演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
正是这些演员的出色表现 , 撑起了《我是刑警》的整体质量 , 也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刑侦剧的希望 。

当然于和伟的“装嫩”仍然是《我是刑警》的一个瑕疵 , 虽然他在剧集后期的表现逐渐回归正常 , 但前期的违和感仍然存在 , 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一部分观众的观影体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