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也难复刻经典?《大话西游》衍生短剧火了,却被嘲割韭菜?( 二 )




这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孙悟空”:


有刚刚从《八十一难》下戏的松天硕 。





有《宝莲灯》里的“丑悟空” 。





甚至还有名副其实的“黑悟空” 。





以及 , 全场唯一一个真“吗喽” 。





可以让人笑成一团 。


但是 , 再往后看 , 观众不禁产生疑问:仅此而已了吗?




02
短剧适应不良


相较于“九五二七剧场”上一部的《金猪玉叶》 , 这一次的《大话·大话西游》在演员及风格上已经做了不小的提升 。


这种对彩蛋的强调、以演员展演为重点的群像式策略 , 再加上以每个台词梗为断点的快剪 , 使得整部剧呈现出一种更“满”的抽象无厘头画风 。


仿佛这次 , 是终于走对了路 。


但问题是 ,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 , 依旧不买账 。


为什么?


其实 , 是对于短剧理解的偏差 。


是的 。


既然是短剧 , 那么无论是观众预期 , 还是评价 , 往往都是按照短剧的标准来的 。


可《大话·大话西游》既没有按照电影的要求雕琢影像 , 也没有认真去思考短剧的优势在哪里 。


他们还是以舞台的思维来拍 。


最终 , 也就变成了强强联手的“四不像” 。


比如说 。


剧中制造的笑点更多是台词与画面的“顶针”技巧 , 造成的预期违背冷幽默(这怎么不是一种视听层面上的“谐音梗”呢) 。


就像 , 保你平安无事:


(世)事难预料啊 。 (当场杀青)





妖怪 , 吃俺老孙:


(真的吃了)



但可能是这部剧的导演更注重舞台经验 , 动作和场景的人物调度比较流畅 , 而画面的剪辑就非常粗糙了 。


近景、中景的快切 , 让转场非常突兀 , 也让人感觉到画面的逼仄僵硬 , 这是视听层面的“尬”点 。


故事层面 , 这些具有丰富sketch经验的主创尽量完成了梗的紧凑与升番 , 却忽视了短剧的情节剧内核:主题情感上的升级 。


这就导致了一个大问题 , 本剧的彩蛋够密集 , 但情节却缓慢 。


所有的梗是喜人流水席式的散漫 , 三集之后 , 主线情节和主角羁绊做的都很不够 。


而且每一集的最终情感落点 , 几乎都是一种偷懒式的情怀致敬 。




△ 第一集结尾停在周星驰孙悟空师徒四人的背影与男女主重合 , 第三集结尾停在宋木子版本的黑山老妖接下罗家英唐僧的炸弹


但短剧的核心是什么?


是情绪的升番 。


以前阵子爆火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第一集为例 。


10分钟的篇幅中 , 就塞入了三次情绪升番:


第一重守护:女主发现自己的超市可以开在长征年代、提供物资;


第二重:长征战士离开了超市 , 执意去爬雪山;


第三重:现实世界的人们为了一个微小的可能去购买长征超市的物品 。





内核紧凑、情绪拉满 。


而《大话·大话西游》短剧最大的问题 , 就是内核的“空” 。


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点“真假孙悟空”底下对自我的追求 。


当下的流行作品都尝试形式上赛博化的同时 , 这部短剧却依旧以90年代的故事思维做搭建 。


致敬的同时 , 也削弱了创意的力量 。




03
再见西游


说实话 , Sir其实无法理解用短剧的形式 , 再造《大话西游》这件事 。


虽说电影都有时代局限 。


在某个时间 , 用当下流行的手段重写经典故事 , 怀旧也好 , 致敬也罢 , 都无可厚非 。


可是?。 ?


《大话西游》的本身 , 其实是与短剧相悖的 。


还记得1995年 , 《大话西游》上映时遭遇的状况吗?


一片差评 。


非但电影票房离人们对周星驰的预期相差很远 , 甚至于观众口碑 , 也基本上是“扫了大家新年头的兴” 。


而承制的西影厂其副厂长更是称之为“毫无艺术追求的‘文化垃圾’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