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首谈电影《三体》

张艺谋首谈电影《三体》

张艺谋首谈电影《三体》:用人工智能“中国力量”创制精品
导演张艺谋将执导电影《三体》的消息引爆网络 。 张艺谋近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笑言:“看到这么多评论 , 特别是负面评论 , 我都接受 。 这会倒逼我们创新视听表达 , 目前已精选10多个‘90后’精英 , 组成AI小组 , 将运用‘中国制造’的新科技、新观念开展创作 。 ”
谈《三体》:改编难度巨大 , “率先成立AI小组”
电影《三体》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 , 该小说以恢弘的笔触描绘了地球以外的“三体文明” , 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 近年来 , 《三体》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出版发行 。 《三体》的视觉化改编已有电视剧、动画片等多个版本 , 口碑参差不齐 , 这也让各界对电影《三体》高度关注、充满期待 。
从1984年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担任摄影师算起 , 张艺谋踏入电影行业整整40年 。 悬疑喜剧类、文艺剧情类、古装动作类、战争历史类……如今年逾70的张艺谋 , 始终保持几乎一年一部的创作速度 , 不断拓宽影片类型 , 但这次电影《三体》改编却遭到不少质疑 。
有人说 , 张艺谋的电影经常探讨社会和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 与《三体》对人类文明和宇宙命运的探讨不谋而合 。 特别是《三体》中人类面对外星文明时的恐惧、好奇与试探 , 都是他擅长表现的主题 。 但也有人说:“让张艺谋拍《三体》 , 这件事本身就很科幻!”
“我们搜集了各大网站的数十万条评论 , 其中2/3是负面评价 。 ”张艺谋坦言 , 《三体》内容宏大 , 故事涉及深邃的宇宙观和复杂的哲学思考 , 电影改编挑战巨大 。 观众的期待和质疑 , 既是压力 , 也是动力 。 “要想完整呈现《三体》的故事情节 , 需要拍成系列 。 目前我只打算拍一部 , 从哪个点切入 , 选择哪些内容呈现 , 都得反复推敲 。 ”
网络负面评论是否会影响创作热情?张艺谋坚定地说:“不会 。 要有平常心 , 按创作规律来 。 我很喜欢科幻电影 , 也一直期待有朝一日能拍一部 。 特别感谢刘慈欣的信任 。 ”如何拍好这部万众期待的科幻大片 , 张艺谋说首先要修炼内功 。 “关键要调整好心态 , 通过学习和提高 , 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彻底的‘科幻迷’ , 争取成为‘内行人’ 。 ”
日益成熟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也给了张艺谋充足的创作底气 。 “科幻电影离不开震撼的视觉呈现 , 目前中国特效团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 完全能胜任 。 难点是找到一名出色的特效总监 , 把刘慈欣在《三体》中很多富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想象 , 用视觉效果呈现出来 。 ”
张艺谋透露 , 虽然特效总监尚未选定 , 但有关设计工作已在创新开展 。 “我们精选了一批有干劲、能创新、熟悉网络新技术和电影行业制作流程的《三体》迷 , 组成AI小组 , 目前已工作半年多 , 采用的AI技术和平台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力量’ 。 比如 , 外星飞船如何呈现?要梳理、学习以往上千部科幻电影和游戏中的设计 。 这个过程 , AI能帮上大忙 。 ”
在张艺谋看来 , 科幻的外壳下 , 电影创作的根本还是要“讲出好故事” 。 “我们要利用《三体》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力 , 通过电影讲好中国人的文明观、价值观、科幻观 。 ”
张艺谋计划用4到5年时间完成电影《三体》的摄制 , 目前还在剧本打磨阶段 。 “打磨剧本的时间会很长 , 没那么简单 。 ”最近 , 他查好了北京到山西的火车票 。 “我和刘慈欣约定 , 随时去山西当面请教 , 希望他别嫌我烦 。 ”
谈创作:“拍了一辈子电影 , 现在越来越感觉如履薄冰”
“市场在变 , 观众的娱乐方式也在变 。 电影人必须有创新意识 , 研究市场 , 努力向观众学习 。 ”张艺谋回忆 , 2023年《满江红》上映期间 , 他偷偷拿着秒表躲进电影院 。 “我前后看了十几遍 , 计算笑声频次 , 总结观众笑点 , 便于精准创作 。 ”
掐着秒表学来的本领 , 张艺谋“现学现卖”运用到下一部电影中 。 “拍《第二十条》时 , 我试着在严肃司法题材中引入‘鸡毛蒜皮’‘油盐酱醋’等生活化笑点 , 既不影响作品严肃性 , 又让故事很接地气 。 ”
“中国银幕数量、电影产量都有巨大突破 。 但我发现不少人不再进电影院 , 转而关注三五分钟的电影解说短视频 。 ”张艺谋说 , 拍了一辈子电影 , 现在越来越感觉如履薄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