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考古大会在哪,陕西考古学家石兴邦( 四 )


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年来考古专业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强调“三个重视”,即重视专业基础教学,重视知识视野拓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物考古高级专门人才 。从1977年至2006年,考古专业连续招收本科生27届(含2届专升本班),毕业571人;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0届,毕业获得学位者83人 。从1985年开始 , 招收博物馆专业、文博专业专科生10届共250人 。毕业生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广东、海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贵州、四川、重庆等20多个省区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其中陕西地区文物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的业务人员90%以上、西北地区70%以上均是我校的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或已担任了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文博单位的领导职务,或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及各省区文博考古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业务骨干 。此外,多年来还承担了陕西省和国家文物局的培训工作,培训了文物干部数百人 。特别是2003、2005、2006年先后承办了三期全国省级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文物考古研究所所级领导73人 。
在科学研究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考古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及西北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配合田野考古教学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物考古研究,形成了若干稳定的研究方向,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取得了显著成就 。
1980年,戴彤心、张洲指导77级考古班,主持发掘了陕西华县梓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一处仰韶文化早期墓地和客省庄文化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等 。
1981年戴彤心、肖安顺带领78级学生参加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咸阳秦宫殿遗址的发掘 。
1982年 , 王世和、张宏彦指导79级考古班,主持发掘了陕西商县紫荆遗址 。发现了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客省庄文化的大量遗迹、遗物 。
1983年戴彤心、段浩然带领80级考古班学生参加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临潼白家村老官台文化遗址的发掘 。
1984~1987、1991、1993年,王世和、张宏彦、王建新、钱耀鹏等主持发掘了陕西扶风案板遗址 。发现了大量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时代早期的遗迹、遗物 。先后有81级、84级、90级考古班和双学位班、85级文博班、陕西省有关县市的文物干部、外国留学生等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案板遗址的考古发掘实习或培训,成为20世纪80年代培训学生最多的考古实习基地 。
1985年,刘士莪等主持发掘了西安老牛坡遗址(含许家寺地点),至1989年,共发掘了六次,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和商代的墓地、车马坑、建筑基址等一批十分重要的遗迹、遗物 。先后有83级、86级考古班和部分研究生在此进行了考古实习 , 取得了教学与科研双丰收 。
1985年 , 戴彤心、张洲、王维坤等指导82级考古班发掘了陕西宝鸡石嘴头遗址 。发现了龙山时代窑洞式居址和大量的陶、石、玉、骨器等 。
1988年,戴彤心和傅勇等,率领85级考古班发掘了青海化隆县四更卡拉遗址 , 为研究卡约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
1990年,王世和、张宏彦、钱耀鹏带领87级考古班学生和日本留学生加藤隆也,参加长安北塬(风雷仪表厂)汉、北周、隋、唐墓的发掘 。同年,刘士莪、赵丛苍指导88级考古班首次发掘了陕西城固宝山遗址 。至2001年,宝山遗址共发掘了3次 , 发现有大量商时期的烧烤坑、建筑基址、墓葬等 , 为探索汉中地区巴蜀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
1991年,赵丛苍、张克平指导89级考古班部分学生 , 发掘了新疆维丄吾丄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柴窝堡遗址和拜城县克孜尔墓地 。
1993年,戴彤心、段浩然、冉万里率领部分学生首次发掘了校园内的唐太平坊和实际寺遗址 。之后 , 累积历年发掘和收集的校园文物,在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内设立了校园考古陈列室 , 成为西北大学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
1994、1995年,王建新、冉万里、指导91、92级考古班发掘了河南渑池班村遗址和山西垣曲古城镇遗址 , 并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在班村遗址开展了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1996年,王世和、赵丛苍、王维坤、张宏彦、周晓陆、冉万里、刘瑞俊等指导93级考古班发掘了西北大学桃园校区唐崇化坊遗址,出土了唐代“踏步”、唐三彩等大量遗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