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看不惯别看 , 去看美国人的片子去!”吴京这句本该掷地有声的话 , 如今却成了部分网友用来反击《志愿军:存亡之战》差评的挡箭牌 。 似乎只要给影片贴上“主旋律”、“抗美援朝”的标签 , 任何批评都成了“不爱国”、“崇洋媚外”的表现 。 然而 , 一部作品的好坏 , 真的能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评判吗?
平心而论 , 《志愿军:存亡之战》上映后 , 票房成绩确实亮眼 ,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 , 却是评论区的两极分化 。 一边是赞扬其恢弘场面、感人情节的“自来水” , 另一边则是吐槽其剧情老套、煽情过度、夹带私货的“差评大军” 。 那么 , 这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影片 , 为何会在观众群体中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是观众真的“审美疲劳”了 , 还是导演在创作中出现了偏差?或许 , 我们可以从这场“口水战”中 , 窥探出当下主旋律电影创作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
战争片扎堆 , 观众真的“审美疲劳”了吗?近年来 , 随着国产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 , 战争题材影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 , 再到《长津湖》系列 , 每一部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 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英雄主义、爱国情怀的热烈讨论 。 然而 , 当类似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多 , 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的感觉 。
诚然 , 每一段历史 , 每一次战斗 , 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但如果创作者只是简单地重复着“冲锋陷阵-英勇牺牲-取得胜利”的叙事模式 , 用千篇一律的人物塑造和价值表达去填充故事框架 , 观众自然很难再有新鲜感 。
《志愿军:存亡之战》中 , 也不乏被观众诟病为“煽情过度”的桥段 。 例如 , 战士们在冲锋陷阵前 , 齐声呐喊着自己家乡地址的情节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 但在其他战争片中已经屡见不鲜 。 类似的桥段还有很多 , 比如战士们分发果子 , 受伤士兵与亲人诀别等等 , 这些情节虽然感人 , 但由于缺乏新意 , 很难真正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
事实上 , 早在拍摄《志愿军》第一部时 , 陈凯歌导演就曾回应过“主旋律电影审美疲劳”的问题 , 并表示“我们一定要找到新的方式 , 去把电影 , 拍到观众满意的地步!”然而 , 从《志愿军:存亡之战》的反响来看 , 他所做的尝试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
不可否认 , 影片在视听语言、叙事节奏等方面 , 相较于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 , 确实有所创新 , 但其内核依然是观众熟悉的“主旋律”叙事逻辑 , 即通过展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 , 歌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创作方式 , 或许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 但从长远来看 , 很难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共鸣 。
“营销号”式宣传 , 是助推还是“捧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 , 除了自身质量过硬外 , 宣传营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志愿军:存亡之战》的宣发团队显然深谙此道 , 从预热到上映 , 各种海报、预告片、花絮层出不穷 , 密集轰炸着观众的视觉神经 。
然而 ,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 , 影片的宣传营销 ,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销号”式的话语体系:煽动情绪、制造话题、简化问题 。 例如 , 在预告片中 , 充斥着大量战争场面和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 , 配以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和煽情至极的文案 , 力图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 , 激发他们的观影欲望 。
这种宣传方式 , 在短期内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引流效果 , 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 首先 , 它容易造成观众对影片内容的误解 , 将一部原本应该严肃、深刻的作品 , 娱乐化、肤浅化 。 其次 , 过度依赖“营销号”式宣传 , 会降低观众对影片本身的期待值 , 一旦影片内容与宣传不符 , 便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感 , 进而引发负面评价 。
推荐阅读
- 菲律宾R剧情片《亚当》辛迪·米兰达性感出演
- 《山花烂漫时》恋爱脑的她戏外可是艺考女神,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 不愧是《斯巴达克斯》的兄弟篇,太过瘾了
- 《披哥4》尤长靖“强制”选早安引争议,雅的话让尤长靖瞬间清醒
- 《749局》超4万人打一星,选出十条“愤怒”的差评,我笑了半天
- 看完《暗夜与黎明》大结局,我如鲠在喉,写下这篇文章!
- 《志愿军2》成国庆档最大赢家,但他们却成为了败笔!
- 笑掉大牙!上映3天,票房仅过1300万,陈凯歌的新片把葛优打懵了
- 央八明晚首播!38集反黑大剧《人民警察》,实力演员齐聚不容错过
- 《心动的信号7》:赵沐辰、阮小咪反转了?原来刘雨璠才是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