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典型文化元素,春节的道德教育元素( 二 )


以拜年为例 。自古至今,拜年都特别讲究拜的对象和拜的秩序,拜的对象通常超出血缘关系,拜的秩序强调晚辈给长辈行礼 。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中提到,当时拜年的情形是家人依次列坐在先祖之前,先由子孙辈给长辈敬酒祝寿,所谓“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然后再“谒贺君、师、故将、宗人、父兄、友、亲、乡党耆老” 。耆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可见早在汉代,拜年的对象就不仅包括自己的家人,也包括老师、宗族兄弟、亲戚、朋友,包括邻里以及乡里的老人 。到清代,仍然如此,比如,顾禄《清嘉录》记载苏州一带拜年,“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 。直到今天,这种传统还在传承,甚至在山东、河北的一些地方 , 晚辈还沿袭着用磕头的方式给家里长辈和村里长辈拜年的做法,充分显示了尊老、敦亲、睦邻的美德 。
春节期间不仅有尊老的习俗 , 也有爱幼的做法 。比如,平时饮酒多从尊长者开始,但新年饮酒不同,至少从汉代开始,我国就已形成新年饮酒从年龄最小者开始的规矩 。按《荆楚岁时记》的说法,“正月饮酒先小者 , 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 。
老者失岁 , 故后与酒”,因为对于年纪小的人来说,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 , 所以要先喝酒以示庆贺 。此外,“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新年的酒格外具有祈吉驱邪的作用,让年龄小者先饮是典型的爱幼礼仪 。

春节的典型文化元素,春节的道德教育元素

文章插图

【春节的典型文化元素,春节的道德教育元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