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典型文化元素,春节的道德教育元素

春节的典型文化元素
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和福字的统称,是一种喜庆的红色元素,每逢年二十八、二十九或者年三十这一天,人们都会在家中贴上年红 。一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二来表达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的期盼,寄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以春联为例,它是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学形式,一般分为门心、框对、横批等,在古代基本上是用毛笔手工书写的,现在有很多是电脑排版、机器打印 。上下两联用工整、对偶、简洁的技巧来书写美好的愿望和殷切的期盼 。
春联又分为上联和下联 。一般情况下,最后一个字是上声、去声及入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 。上下联字数相等 ,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对等排列,语法结构相同,平仄关系相调 。
因此 , 可以说春联是一种新文体,它不同于古代的骈体文,也不同于诗歌,但是 , 又与骈体文和诗歌具有相似之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双成对,内容上相互照应 , 结构上完整统一 , 语言上鲜明简洁 。再加上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披,更能让春联锦上添花,内容升华 。
春节的道德教育元素一、春节引导青少年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观
和谐是天地、四时、万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睦共处的理想状态 。中国素来贵和,将和谐视为“天下之达道”,认为“德莫大于和” , 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 。对和的追求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普遍理想,这种理想在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社会里尤显珍贵 。春节期间,人们通过多种习俗活动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他人相和谐、人的自我身心相和谐的理想状态 。
祭祀神灵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灵往往福佑众生 , 是生命、财富、家庭幸福的守护者,一定程度上也是大自然的象征 。人们用虔诚的态度、美味的食品和系统的身体语言,表达对它们的感恩和期望,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调节,是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式 。
拜年是传统社会普遍流行的春节礼仪 。在官方,朝廷要举行盛大的朝会 , 皇帝接受文武百官、地方官员代表乃至各国使者的朝贺,并赐予他们礼物与酒宴,形成一种普天同庆的和谐局面;在民间,不仅要拜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拜贺,还要给老师、朋友、邻居拜年,甚至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大家也要互相作揖拱手,恭贺新禧 。另外 , 春节期间各地还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能骂人、不能吵架、不能摔碎东西,等等,也是在用特殊的方式刻意营造和维护着世界的和谐 。
春节是时间的驿站、生活的华章 , 充满了美酒佳肴和各种娱乐活动,也洋溢着人间的善意和温情,它让平时为生计奔忙的脚步暂时停顿下来,让平时为生存焦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放松,从而让社会成员身心实现新的平衡,各归其正 。
总之,春节的多种活动都蕴含着对和的追求 , 对于青少年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
二、春节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人生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生活取向,在青少年的德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春节为人生设置了新的起点,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 对生活积极乐观 。
我国传统节日众多,但唯有春节处在年度时间循环的更新点上 。春节有一副常用的对联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从物理时间上讲 , 这双岁、两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却不一样:“五更”前的年为旧年,是过去的时间;“五更”后的年为新年 , 不仅意味着“一元复始”,还意味着“万象更新” 。春节期间,人们纷纷打扫庭院,用“新桃”换掉“旧符”,更新生活环境;人们举行盛大的驱傩仪式,燃放爆竹 , 贴上令“百鬼畏之”的门神,驱除凶邪;同时,张贴大红的“福”字斗方、各种吉祥画儿以及明显带有吉祥意味的合体字,享用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的节令食品,祈吉纳福;又清洗自己的身体,纯洁自己的心灵,并换上全新的衣服……人们将烦恼与一切不如意都丢给过去 ,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满怀春天的希望,让一切从头再来 。
三、春节引导青少年养成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风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 。青少年家庭美德的养成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而且深系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 。春节的诸多习俗都体现了尊老爱幼、敦亲睦邻的美德,并为青少年养成这一美德提供了场合与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