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原虫是什么梗,什么是阿米巴虫病图片

阿米巴原虫是什么梗
阿米巴原虫梗是因为:在著名的日本漫画《灌篮高手》中 , 彩子曾经称单纯的流川枫为阿米巴原虫,因为他单纯的就像单细胞生物一样 。所以阿米巴原虫也指傻傻的单纯的人 。
此外阿米巴原虫属肉足鞭毛门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内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 , 前者寄生于人和动物 。纳格里属滋养体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22*7微米,从一端伸出奔放式伪足 , 运动快速 。胞质颗粒状,内含数个水泡(watervacuole)和伸缩泡 。染色可见一大核,核仁大,核仁与核膜间呈一透明圈 。滋养体在36℃蒸馏水中几小时,可转变为梨形、具有2~4根鞭毛的鞭毛型 。鞭毛型为暂时形式,24小时后转变为阿米巴型 。包囊圆形,直径约9微米 , 囊壁光滑有孔或无孔 。胞核同滋养体 。在组织中未见包囊 。
什么是阿米巴虫病图片阿米巴原虫病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体发现该病以来,已有9个不同种属的阿米巴被先后发现,已报道的易感动物达30多种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什么是阿米巴虫病 。
什么是阿米巴虫病
阿米巴原虫病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度致病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该原虫多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和肝脏,较少寄生于肺脏、脑和脾脏等部位,且以滋养体形式侵袭机体,引发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 。该病分布范围广 , 易感机体较多,现已呈世界性流行传播 。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体发现该原虫以来 , 该病已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阿米巴原虫病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疾病 , 可在人和动物间自然传播,凡是从粪便中排出阿米巴包囊的人和动物,都可成为感染源 。据198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全世界人口中至少有10%的人感染了溶组织内阿米巴 , 其中有4万~11万人死于该病 。感染该病的人群中,90%的不出现临床症状,10%的发生侵袭性病变,其中以热带和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为高发区(如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老挝、越南、缅甸、朝鲜、中国等国家) 。发病人群多是新生儿、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低能儿、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同性恋患者、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 。在墨西哥,发现非混血人比混血人的发病率高 。在动物中 , 猪和猴可表现为无症状的自然感染,犬和鼠表现为有症状感染 , 人和猴表现为交叉感染 。多数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大量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如猪、牛、羊、犬和猫、幼驹、野兔、水貂、灵长类动物、两栖爬行动物以及鱼类的鲑鱼等 , 试验用的大鼠、小鼠、豚鼠、沙鼠、仓鼠,甚至家鼠都可作为其储藏宿主 。曾有报道还指出猴的隐性感染率可高达55.4%,家鼠的隐性感染率可高达55.7% , 可见灵长类动物和鼠类是该原虫的重要储藏宿主也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此外 , Nozaki H等报道过日本某猪场阿米巴病暴发,澳大利亚小袋鼠死于阿米巴痢疾 。
阿米巴主要经口传播,一旦被感染 , 它就会以二分裂体方式迅速增殖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差,饮水被污染,粪便管理不严的地区 , 水和食物是重要的传播源,加上大量灵长类动物、鼠类和一些昆虫等带囊者的媒介作用,阿米巴原虫很容易在人和动物中自然传播 。在采自台湾某11所小学的蟑螂中发现,有35.7%的蟑螂消化道和表皮上携带有致病性阿米巴包囊 。调查接触猴的40名饲养员和研究人员,结果14人排出了感染性包囊 , 4人排出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单核包囊 。
阿米巴虫病发病机理
致病因子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具有侵入机体、适应宿主免疫应答和表达致病因子的能力 。常见的影响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的因子有260 ku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阿米巴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 。研究这3种因子可很好地解释其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而且能帮助发现新的化学药物、提出新的诊断方法和制造新的疫苗 。260 ku凝集素能介导滋养体吸附于宿主结肠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等表面 , 滋养体与靶细胞吸附后 , 该凝集素就会对靶细胞产生溶解作用;阿米巴穿孔素是一组包含在滋养体胞质颗粒中的小分子蛋白家族,滋养体在与靶细胞接触时或侵入组织时可注入穿孔素 , 使靶细胞形成损伤性离子通道,从而破坏细胞的结构 。培养基中的阿米巴并不分泌穿孔素 , 这也许就是体外培养阿米巴毒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半胱氨酸蛋白酶是虫体最丰富的蛋白酶 , 分子质量约30 ku,属于木瓜蛋白酶的大家族,它可使靶细胞溶解,或降解补体C3为C3a,从而抵抗补体介导的炎性反应 。虫体要侵入组织 , 需要适宜的有氧环境和抵抗补体作用的能力 , 当虫体侵入机体组织或进入血液循环后,破坏胞外间质和溶解宿主组织;当虫体接触到机体的补体系统时,虫体才会产生抗补体作用 , 同时吞噬细菌和红细胞 , 快速侵吞和杀伤巨噬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溶组织内阿米巴可以产生一种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该肽能抑制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的移动 。滋养体通过产生该抗炎症多肽,影响细胞因子分泌 , 限制炎症的发生,逃避宿主免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