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如何选石,篆刻基础知识详解( 二 )


唐宋以来的官私?。?
唐代印章仍用篆体,但和六朝以前有很大区别 。
秦汉印印文多用缪篆 , 刻白文 。
唐代因用印色直接盖在棉纸上,官印一律采用朱文,当时也有人用隶书入印 。
宋代官印接近唐代 。但到金代则用「九叠篆」入印 。宋元私印变化很多,用途广泛,质地除铜、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类 。当时并且以能看到朱红印泥印在书画作品上,产生艺术效果 。
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尺寸比宋代、元代更大 。多数是阔边粗朱文 。
清代官印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 。常设正规官,官印是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官印是长方形 , 叫做“关防” 。
篆刻的发展
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 。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卜从沉斯糯?纳缁嵘?钕八缀腿嗣堑乃枷胍馐?。
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 。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异形 。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 。古玺制作精工 , 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 。朱文玺有的边栏宽阔,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白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可见当时玺的制作已趋成熟 。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过3枚类似古玺的实物,有人据此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 。到了秦代 , 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 。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 。秦印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 , 在长方形印上(又称半通印)加"日"字格,这是秦印显著的特点 。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 成语 入印的,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 。
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灿烂辉煌的时期 。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 。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 。现代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 。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 , 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 。汉印以缪篆体入印 。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 。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 , 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 。汉印分铸、凿两种 。西汉的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的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为东汉末期社会动荡 , 战乱不已,官员将领经常调动或阵亡,造成封拜频繁,往往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预先准备好的印坯上临时急就刻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饰 。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给后世的篆刻以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
古代玺印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 。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 , 但是由于硬度高,坚涩难刻,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 。据传元末画家王冕最早采用花乳石来刻印 。早在古代的玺印中 , 曾发现有石质印章,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的印章 。花乳石易于镌刻,自王冕采用之后,就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 。明代文彭也有用灯光石(即冻石)刻印的记载 。石质印材的广泛使用 , 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
篆刻的技法
石章抛光
石章抛光就是把表面粗糙的印石经过处理,使之细腻光洁的简单工艺 。
方法如下:
(一)先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 , 用0.02左右的金相砂纸打磨至细洁无纹路,然后在一块猪、羊皮里层涂上一层极薄的上光膏(俗名抛光绿油),最后把细石洗净石粉,稍干后在膏面快速擦试至光亮即可 。
(二)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在金相砂纸上加一滴工业油液,将细石反复摩擦至光亮即可 。
石章抛光的首要条件是砂除表面纹路,其细腻程度决定印石的光亮度 。无钮印石宜磨成平顶的“六面光”形式,除篆印的一面,各棱宜以砂纸轻抹至不刃手为度 。
印稿写法
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不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 。如临印 , 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 。印稿上石后 , 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 。


推荐阅读